5月17日零时起,两大打车软件——“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同时停止对乘客端打车进行补贴的政策。
就在当天23点40分时,滴滴打车新浪官方发表“悲伤的人在缅怀过去,焦虑的人在担心未来,只有平静的人才活在当下”的微博。
而就在5月18日5点25分,“手机用户2539149757”在这条微博下评论:“我是北京出租车司机,昨天我的嘀嘀一个单子都没有,不知什么原因,请您帮帮我。”
没有了补贴“甜头”,太原市民还会继续使用打车软件吗?对此,记者在省城进行了走访。
乘客:
超六成市民称将弃用
5月16日下班高峰期,在省城某国企工作的小张打开久违的嘀嘀打车软件,开始叫出租车。“明天就要取消补贴了,再用最后一次吧,用完就卸载啦!”看着两大打车软件的现金补贴一降再降,直到没有,很多市民都与小张一样颇为不甘和无奈。
据新浪微博发起的调查显示,针对滴滴、快的宣布停止补贴后,用户是否还会继续使用打车软件的问题,54%的用户选择放弃,只有30%的用户表示会继续使用。那么,省城太原的情况如何呢?
5月18日,记者在省城多个写字楼、大学校园随机采访了20位曾使用或正在使用打车软件的市民,超过六成市民表示若补贴为零,将不再使用打车软件。
在山西大学读研究生的张同学则认为,打车是件很难的事,用这些软件,用手机支付,可以不用准备零钱,很方便,补不补钱无所谓。
公务员小王称:“单纯靠烧钱来取得客户,客户可以为了钱安装软件,也可以为了钱而卸载掉。所以我早已卸载,愿打车软件入土为安。”
的哥:
订单至少减50%
虽然对出租车司机的补贴没变,但是客户群的流失,还是让的哥们深受影响。
“这两天,订单至少减少50%!”说起两个打车软件取消补贴后,出租司机订单受到的影响,有10年出租车驾龄的省城李师傅如是说。“之前,只要开着滴滴或快的打车软件,就能不间断地听到订单的提示声,现在,有时半小时也没一单提示。”
今年2月份,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互相竞争,补贴都比较高,司机每跑一单,就能获得双倍收入。也就是在那时候,李师傅月收入比往常多30%以上。而现在,收入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虽然不比以前订单多,但对我们的哥还是有补贴的。当初为了抢单,还特别更换了4G手机。卸载软件就划不来了,就瞎用呗。”与李师傅一样,薛师傅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如今虽然不再对顾客补贴,订单少了一半,但多数的哥还是会像薛师傅一样,不会卸载滴滴和快的打车软件。
专家:
出台相关措施预防恶性竞争
对于打车软件疯狂占领市场的现象,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一名教授认为,直观来看,这就是一场商业竞争,也是一场争夺未来消费业务平台的竞争。
他指出,可以看到,滴滴打车和快递打车,通过短期内资金的大力投入,迅速提高了打车效率,这是政府多年来想做但是没做成的事,这让我们看到互联网时代新事物出现后的正面效应。但不得不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营销模式,是通过砸钱来挤掉竞争对手的方式,这是非常不理性的,更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之嫌。
靠砸钱推广的模式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而目前烧钱大战的暂停熄火,无意中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认为,滴滴打车和快递打车的商战,更多的在于市场竞争,在白热化竞争端倪出现时,深层次法律问题尚未凸显。但是,随着竞争的白热化,有可能会出现恶性竞争,如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垄断市场等情况,应该呼吁相关部门,出台具体措施加以引导和预防。
本报记者 王佳
乘客在意的还是补贴
嘀嘀打车的数据显示,127天,滴滴投资十数亿元用于补贴。而快的打车用于补贴的投入资金同样数以亿计。
一场延续了4个多月的现金赠送盛宴结束。尽管嘀嘀打车表示,“随后会以更多更丰富的非现金方式继续奖励乘客,与大家一起实现更加便捷、美好的出行。”快的打车也称,“未来将投入大量资源,不定期推出各种形式的优惠活动。”然而,在消费者的眼中,后续的活动更像是一种安抚,“补贴”才是人们最在意的。
事实上,很多用户都是冲高额返现才安装打车软件的。那些为3块钱就卸载的人,本来也不是嘀嘀的目标客户,反而因为他们浪费了不少资源,在用软件打车就会力减13元的那段时间,有多少大妈打车去买菜啊!
其实,没有补贴还坚持继续使用的打车用户,才是真正的刚需用户群,这些人日常对打车的需求是刚性的,有没有打车软件,他都需要经常打车。在这种情况下,有个打车软件,无疑增加了他快速找到出租车的概率。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营销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从这次营销活动可以看出,作为普通老百姓,乘客在意的一直只是补贴。
本报记者 王佳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