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治县苏店镇辛庄村有这样一个年青人,他性格豪爽,勤奋好学,直率坦诚,在辛庄村的经济发展中,他以全心全意为民办事的浓浓真情,带领百姓勤劳致富,使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辛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越走越快。
他,就是长治县苏店晓峰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社长胡小峰。
从小商贩到蔬菜销售大户
1976年,胡小峰出生于苏店镇辛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聪明好学,给村里百姓留下了好印象。1992年,也就是胡小峰16岁那年,他开始了自己的打拼生涯,来到长治市捉马菜市场打工,主要是跟着别人收菜卖菜。
辛庄村地处苏店镇西南角,当时村民们除了种植玉米、小麦外,还种植青椒、白菜等,但因为村里及周边交通不畅通、信息闭塞等因素,种植的蔬菜经常卖不出去。每每看到别人家的蔬菜大批订购并销售时,胡小峰就想,要是自己村子里种的菜也能这么销售该多好啊!有了这种想法,他就留心蔬菜购销的每个环节,闲时就琢磨其中的“门道”。
可喜的是,一年的时间,胡小峰就摸准了蔬菜销售的“门道”,并开始做起了这个生意。“当时决定放弃打工,也做蔬菜购销生意时,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来自己能有个正经生意,二来也想给村里其他人打通一条销售通道,帮助他们卖菜……”胡小峰说。
就这样,胡小峰把村民们种植的青椒等蔬菜销到了晋城、郑州、邯郸、涉县等地,村民们也再不用为自己种的蔬菜销售不出去而发愁了。胡小峰说:“看到村里百姓把菜卖出去后,那股高兴劲,我就特别开心,始终想着,一定要帮大家把种的菜都卖出去……”
胡小峰这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办事的风格,每个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胡小峰购销的蔬菜如今已远销福建厦门、安徽合肥等地,每年的销售量可达5000吨,百姓增收少则一万多元,多则五万元。
从致富“领头雁”到群众的“好当家”
“我们村总共有469户人,现在大约有近100户在种夏阳50白菜,一亩地能产6000到7000斤白菜,一年能种两季呢!”
“每年到了收白菜的季节,我们村的劳动力都不够用,还得去外村请人来帮忙……”
说起目前辛庄村蔬菜的种植及销售情况,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对记者说着。
辛庄村大约有500亩土地都在种植夏阳50白菜,这种白菜每年可以种植两季,也就是每年从5月中旬开始到10月初之间,大部分村民们都在忙着种白菜,还有部分村民们忙于收白菜。
在日子红红火火之时,大家都知道今天的一切都得益于胡小峰,是他不顾艰辛带领大家走上了致富路。因此,2008年换届选举时,村民们推选胡小峰为村委主任。
“既然老百姓选我做村委主任,那我就得对得起大家,得为大家多办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胡小峰说。村里种白菜,浇水是个大问题,所以胡小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为村里打了一眼深640米的深水井和15眼机井,并铺设了12000米的农田灌溉管网,建设了蓄水池和供水管理房。同时,还为每家每户进行了管网改造。
交通不便也是多年来制约村子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为改变这个现状,胡小峰主张修建了长约2公里的四条主街道,硬化了近9000平方米的大街小巷。路修好的那年腊月,村里有将近20多个结婚的青年,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常常感叹:“这是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大变化!”
随后,辛庄村还修建了标志性大门,逢年过节为村里百姓发放米、面等,免掉了闭路电视费,每年为适龄人员补贴农村养老保险100元、新农合60元,投资16万元修建了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了临街商铺……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2006年5月,长治县第二家农村合作社——长治县苏店晓峰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成立。该合作社先期主要采取垫付的方式,鼓励广大农民种植蔬菜,即种植蔬菜需要的种子、地膜、肥料等物资全部由合作社垫付,等蔬菜销售出去后,再支还合作社当初的垫付资金。而且,合作社每年还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种植的蔬菜。
这样一来,消除了广大农户的后顾之忧。在他们尝到甜头之后,纷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一改以往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在该合作社成立之前,仅有辛庄村、义堂村、看寺村等几个村子种植蔬菜,现在已发展到周边的郝家庄村、安城村、宋家庄村,以及郊区的针漳村等,如今合作社的货源可谓是供不应求。
2013年,胡小峰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在村里建起了占地30余亩的26座钢管镀塑大棚,主要种植销往本地的夏阳50白菜、菠菜、茼蒿等蔬菜。目前,大棚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15人,每年可为他们增收近一万元。
“我现在只是在做蔬菜大棚的试验,成功后,我将带领大家投资建设科技含量高的智能连栋蔬菜大棚。到时候,要让村里的每个人都有钱赚,让他们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只有这样,我才不辜负百姓对我的信任与支持……”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胡小峰信心十足。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白雪峰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