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三晋川:一颗枣儿一颗心,站站“心”相印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桑莉媛 发布时间:2014/6/12 9:46:23

尽管“三晋川”生产销售的太谷壶瓶枣个大、肉厚、核小;尽管何振宇抱着“一颗枣儿一颗心”,倾情推销自己的产品,可还是因为自己“掌舵”的企业规模小、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难以被专业客商认可……

但是,2013年6月启动的“山西品牌中华行”,却改变了“三晋川”的命运。

在重庆站,“三晋川”展台上个个圆润饱满、色泽鲜艳的大红枣,很快被一家当地的专业客商看中。从商谈价格和质量要求到运输方式,一切顺利得连何振宇都有点儿不敢相信,第一桩走出“娘子关”的大“买卖”不到一天就“敲定”了。每周向重庆客商发一万元的货,一个月发4次,一年发48次。仅此一笔就为“三晋川”带来了168万元的年销售收入;

在武汉站,与当地销售商签了上百万元的供货合同;

在成都、上海、广州、南昌,现场销售成绩斐然……

一路跟随“山西品牌中华行”,“三晋川”长“大”了,变“壮”了,一跃成为太谷县乃至晋中市的食品“龙头”品牌企业。今非昔比的“三晋川”,让何振宇感触颇深:“企业要想做大,必须借助强大的外力、高大的平台,勇敢地走出去。‘山西品牌中华行’就是我们企业最好的平台,让我们在开拓省外市场时更有信心了。”

据悉,山西三晋川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的现代股份制企业。

公司创建于2007年,是一家从手工作坊生产到家族管理初具企业雏形,到资本运营现代企业制度,高科技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作业、自动检测、化验、包装、打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县、市级新型农业精品龙头企业。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该公司生产销售的壶瓶枣,在全国农产品博览会被授予“全国名枣”称号;公司以占地8000平方米、太谷千亩为规模的生产基地被授予山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产品已通过QS标准认证。精包装、精加工、精制而成的壶瓶枣、绵核桃、石碾小米、杂粮四大系列产品已辐射全国市场。

宁静、悠然、富丽的园林氛围,花园式的生产基地,洁净、无菌的操作环境,现代科学的储运流程,创新、勤奋、谨慎、诚信、敬业的企业文化,“一颗枣儿一颗心”的生产理念,孕育着公司强大的生命力。说起自己公司的变化,何振宇自豪不已。

目前,山西三晋川食品有限公司在与“山西品牌中华行”一路同行中,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已蜚声三晋,享誉海内外。何振宇表示,山西三晋川食品有限公司奉行“品尝三晋川特产,品味三晋文化”文化理念,不负太谷父老的重托,秉承诚信,跟随“山西品牌中华行”大路朝天,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2014“山西品牌中华行”(昆明站),三晋川食品有限公司两天场馆内销售1.2万元,销售业绩在晋中名列前茅,前进中的山西三晋川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柳林碗团:“南博会”上一“碗”难求

柳林碗团,吕梁山区的一种地方小吃。

荞面糊糊盛在碗中蒸熟,调上陈醋、辣椒油即食,筋道爽滑、味美健康。无论在小街小巷,还是高档酒店,柳林荞面碗团已成为山西百姓宴请异地贵宾、居家会友的必备开胃小吃之一。

然而在“山西品牌中华行”中,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吃,每到一个城市,都能使得展位前人头攒动,让食客边吃边竖起大拇指称赞。作为中华名小吃,以三晋一绝的经典口味征服了南北消费者。

在昆明站柳林碗团展台前,贾旭东亲自把一碗碗的柳林碗团递到嘉宾手中。开展的第二天,柳林碗团在“南博会”上更是抢尽了风头,公司所带样品全部卖光。

“柳林沟门前碗团,山西特产小吃,好吃不贵!”从北京到内蒙古,从上海到广州,从南昌到武汉,从南京到天津,从西安到昆明,总经理贾旭东与身穿特制工作服的营销人员一起吆喝,始终成为“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中最大“亮点”之一。

这样的火爆场景,柳林沟门前碗团总经理贾旭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从起初惴惴不安的惊喜,到如今胸有成竹的自信,贾旭东坦言,是“山西品牌中华行”给了品牌走向壮大的力量和底气。

其实,在贾旭东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将碗团从地方名小吃做成天下名吃。而紧随“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的推进,柳林荞面碗团这个地方小吃正与天下名吃的距离拉近。

“碗团是近两年才开始大范围地进入太原、晋中等地方,生产和销售方式也以作坊加工、地摊车推售为主。外地人想把碗团带回家乡,却不方便。”柳林县沟门前风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旭东告诉记者,2012年前,他们公司开始研发方便携带的餐盒式碗团,加工工艺经过了多次改进,销售市场从柳林县、吕梁市扩展到太原、西安、乌鲁木齐等地,但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仍然很有限。

2013年,沟门前公司策划将柳林荞面碗团推向全国市场,恰好搭上“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的顺风车,产品的销路一下拓展开了。据贾旭东介绍,公司原来的年销售额仅十几万元。2013年参加“山西品牌中华行”8站活动后,企业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订单,销售额迅速攀升。

“品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就像柳林碗团从地方小吃到如今的广为人知。没有参加‘山西品牌中华行’之前,公司的营销渠道拓展主要靠代理商,代理商不给力,产品销量和品牌推广就会停滞不前。现在,我们认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每一次‘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都是山西品牌走出去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参展企业中有很多的老字号和知名品牌,他们的营销技巧让我受益匪浅。”贾旭东说。

据贾旭东介绍,今年,沟门前公司在主打产品的基础上,将推出南方消费者更喜欢的荞面糕、荞面粉等产品,并且要借“山西品牌中华行”的东风,将柳林荞面碗团推广到铁路客运系统和全国各地。

平遥牛肉: 巧打营销战 “冠云”名声响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个盈盈……”山西民歌一唱,美食尽收眼底。来山西旅游,人们总是不忘带走最具有山西特色的平遥牛肉。“味道正宗,独立的小包装,吃起来方便卫生,真是山西的一道特色啊!”正在购买平遥牛肉的昆明市民李学敏告诉记者,以前来山西出差带过平遥牛肉回家,结果大家都说好吃,这次正好在展会碰到有卖,打算多买点拿去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山西平遥冠云牛肉集团有限公司一路走来,展位一直采取特装的形式,鲜明的风格,让人过目不忘。据公司销售经理邵学山介绍,公司请了专业的设计公司,打造风格独特的展厅,这么多站走过来,坚持一种风格,让人们一看就能记住:这就是平遥的冠云牛肉。

两个真人版卡通牛张着嘴,支棱着耳朵,翘着尾巴,跟着山西民歌左摇右摆,憨态可掬地在展会中心舞台前与到访的参会嘉宾亲密互动……这样的场景成了2014“山西品牌中华行”每站活动现场一道必不可少的热场好戏……

各种规格包装的牛肉产品、驴肉产品、鸡肉产品、猪肉产品琳琅满目;供消费者品尝的样品,只要切好摆出来,就被一抢而光……品牌讲的是诚信,而诚信靠的是质量过硬,这对品牌发展至关重要,现在人们吃东西,不光吃健康、安全,还要吃文化。冠云牛肉始终倡导健康绿色安全的生产理念,冠云牛肉一直提倡“一块肉、一把盐”的健康生产方式,将绿色、安全置于品牌发展的首位。据了解,平遥牛肉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切肉时,根据季节和牛的部位,将全牛分成16块到26块,然后,在肉块上划开数条刀花,揉进当地特产的硝盐,加平遥城内井中的含碱水浸泡,再用牛胃蒙住缸口,夏季泡半个月,春秋泡1个月,冬天则泡2-3个月。浸泡好的牛肉,冷水洗净,加含碱的井水和硝盐煮制,不放任何佐料,煮8个小时后,压住火再焖4小时便可捞出。这种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浓香扑鼻,绵软酥烂,夏天能保一周以上,冬天可存1月之久。

好看、好吃、好带,这是消费者对冠云平遥牛肉的第一印象。其实在每一站的活动中,山西平遥冠云牛肉集团有限公司都还会下工夫,带一些有意义的纪念品回馈前来购物的消费者。

去年从广州站开始,公司就针对夏季雨水多的特点,订做了一批雨伞在活动现场送给前来参展的嘉宾和消费者;今年来到昆明,考虑到气温高,展馆会比较热的特点,公司又订制了一批折扇送给消费者。炎炎夏日,在开展的第一天,董事长雷秉义便做起了形象大使,将一把把折扇送到每一位嘉宾手中,一时间,偌大的展厅里顿感清凉。

“今年,在‘山西品牌中华行’的南京站、天津站、西安站,我们都设计了卡通牛的表演,与消费者互动游戏。”邵学山告诉记者,扑克牌、环保手提袋都伴随我们走过此前的展会。今年以来,我们还在这些礼品上打上了“山西品牌中华行”的字样,让消费者品尝正宗平遥牛肉的同时,还不忘我们的贴心服务。“考虑到昆明天气热,这次我们把扇子带到了展会现场。”

风格独特的展位,质量过硬的产品,饱含心意的礼物,三大亮点,让冠云平遥牛肉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桑莉媛)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