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夏粮收获过七成,黄淮海大面积开镰收割。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调查分析,如果后期不出现大范围干热风、倒伏等灾害,今年夏粮有望继续增产。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和空气、水一样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存资源,也是大家一日三餐的必然需求。
现实之中,我国粮食加工业存在过度加工的问题,片面追求“精、细、白”,导致粮食加工环节浪费严重。据测算,我国每年在加工环节浪费的粮食在150亿斤以上。
在稻谷加工环节,每增加一道抛光,出米率降低1%,每年损失粮食70亿斤以上。在小麦加工环节,损失率约2%,损失粮食约50亿斤。在食用植物油加工环节,由于过度精炼,每年损失30亿斤以上。同时由于低水平粗放加工,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较低,米糠等大量副产物未得到高效利用。
过度追求粮食的精加工,不仅造成粮食浪费,还损害粮食的营养,加工精度越高,营养流失越大。经过多次抛光的大米表面看起来晶莹剔透,其实除了淀粉,什么营养也没有了。据笔者了解,加工大米至少需要经过初清筛、振动筛、重力谷糙筛、白米分级筛、抛光等16道工序。
还有中国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有官场的,有民间的,而更主要的其实还是普通人的。
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不仅是对劳动尊重的美德问题,更关系到不能浪费口粮,糟蹋资源。不论在哪个国家,粮食问题都是一个关系到所有人,尤其是普通民众的重大而敏感的问题,马虎不得,忽视不得。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节粮增效潜力巨大。笔者认为,在减少粮食加工环节浪费方面,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应该形成合力。政府应建立健全粮食加工标准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企业应认真贯彻粮食加工标准,杜绝过度加工。消费者应树立科学的粮食营养健康理念,摒弃片面追求“精、细、白”的消费习惯。
同时,在维护正常消费需求的前提下,要对不合理消费进行严格控制,降低粮食加工损耗量。粮食系统要做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先锋和模范,通过进一步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加强节粮科技创新、加大节粮宣传工作力度等工作措施,不断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引向深入。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