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6月16日讯(首席记者 崔晓农)记者从太原海关获悉,2014年1-5月,山西共出口焦炭38.9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6倍;价值5.8亿元人民币,增长1.9倍;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1484元人民币,下降20.2%。
我省是我国出口焦炭的主要货源地。按收发货地口径统计,1-5月,山西省焦炭出口量312万吨,全国焦炭出口340.6万吨,山西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1.6%。按照经营单位口径统计,1-5月,山西省焦炭企业出口量占同期全国340.6万吨出口总量的11.4%,位列第三,排在北京、天津后面。
据记者了解,山西焦炭出口主要国家是印度。印度占山西焦炭出口总量的41.3%;其次是日本,占出口总量的28.9%;第三是,墨西哥,占焦炭出口总量的14%。上述三国,1-5月占山西焦炭出口量总值的84.2%。另一方面,焦炭出口业务中,国有企业为出口主力,占全省出口总量的94.6%;3家民营企业占全省出口总量的3.7%;1家外商投资企业占全省出口总量的1.7%。而且,我省5月份焦炭出口量同比小幅增加,出口价格环比下降14.4%。
太原海关有关人士分析,前5月焦炭出口呈现量增价跌趋势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取消焦炭出口关税和配额管理后,焦炭出口成本下降,提升了出口焦炭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国内企业及贸易商内生动力增强;二是国外客商营销规则透明,焦炭外贸主要采用信用证结算,相比内贸赊销结算的模式具有回款及时、资金安全等优势,国内焦企通过转变经营策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已签订较为稳定的国际贸易订单;三是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国内焦企缺少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业务拓展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掌握焦炭定价权,严重受制于下游企业的采购意愿,缺乏提价空间。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