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翼城县王庄乡续家庄村65岁的村民刘益民,站在自家一望无际的麦田前欣喜地说:“今年的小麦又丰收了。”
麦地里散发出一股股闷热的气浪,金黄色的麦穗和蓝蓝的天空连成一片,十分壮观。刘益民自言自语地说,看这麦子都低头了,能割了啊。想当年农村没有机械设备,一切都得靠人干,人割,人捆,人运,人碾。现在好了,明天就让联合收割机来村里吧,说完掏出了手机开始拨号……
机声隆隆麦收忙
16日凌晨,当布谷鸟刚刚开始叫的时候,刘益民一家人就起床了,天气预报的这几天是晴天,正是收割小麦的好时机,刘益民说这就叫龙口里夺食,趁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要赶紧收割。不一会,两台联合收割机就轰隆隆地进村了。
看到联合收割机正在麦田里作业,记者走进一块正在收割的麦田。收割机师傅告诉记者,他是从南唐乡范牛村过来的,那里的麦子大部分都收割完了,因为续家庄村是山区,麦子成熟的要稍晚一点。
收割完一块地,收割机里的小麦“流到”运输车里。站在运输车上的刘益民躬下身子,手里的铁锨不断地铲推着,把小麦分散到车斗里面。他说,今年小麦平均亩产约为700-800斤,在这个小山村已是不错的收成。
在另一块正在收割的田地里,记者看到收割机在前面收割,村民王老汉跟在后面拾麦穗,站在路边的几位村民正在等待收割机去收割自己的麦子。一上午时间收割机几乎没有闲置,一直都忙活不停。
与此同时,在翼城县中卫乡、浇底乡等麦田里都是一片片机声隆隆忙收割。据了解,今年翼城县共种植冬小麦32万余亩,该县农机中心组织600余台联合收割机进行夏收,机收率达到95%以上,确保半月内全部收割完毕。
机械化助农颗粒归仓
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伊村的村民已经开始晾晒收割好的小麦了,村民马爱珍用扫帚一边扫着晾晒在地面上的麦子一边说:“看,颗粒全部归仓了。”
连日来,小麦陆续成熟,临汾市的多数县市区农民朋友趁晴好天气,抢收小麦、快收快打、应收尽收,全力奋战“三夏”,确保小麦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侯马是临汾机收最早开始的县市,史店村是临汾的优良小麦种植基地,麦收现场18台大型收割机、播种机紧张作业,同时农机部门组织了百余台联合收割机从南向北陆续开始夏收作业,从收割机调配、维修、油料供应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帮助农民抢时抢收。
记者从临汾市农机部门了解到,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349.17万亩,可机收面积约310万亩,其中:平川可机收面积约260万亩,山区可机收面积约50万亩,2014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尧都区贾得乡桃源村农民卓兴志老汉手捧新收获的小麦喜不自胜,他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充足,往年一亩地能产500斤小麦,今年估计在800斤左右,好点田地有望达到千斤。
在洪洞县辛村乡马三村麦田里,金黄色的小麦收割在即,沉甸甸的麦穗预示着丰产丰收。
洪洞县自6月8日正式开镰以来,全县670余台大中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充足调配作业,65万亩小麦长势良好,陆续成熟收获。在刘家垣镇西义村的麦田里,6台收割机在金灿灿的麦地里来回穿梭,该村1400余亩小麦正在忙碌收割中,小麦去除水分亩产达到435.5公斤,颗粒饱满的麦粒装满了三轮车。
据悉,今年我省小麦面积为1010.27万亩,基本与上年持平。预计将有1.3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投入夏收作业,机收率在97%以上。据农情部门综合分析,今年我省小麦有望实现较大幅度增产。
本报记者 张云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