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接力正在进行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郝薇 发布时间:2014/6/25 15:39:49

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接力正在进行 
 
 本报记者 郝薇

 

2014年6月23日8点40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接力正在进行……

在位于山西太原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25岁的于阳躺在病床上进行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汩汩的鲜血从插入于阳手臂静脉的一根采集管流向血细胞分离机,经过分离和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正一点一点地累积。四个半小时以后,这袋“生命种子”将被低温保存运往千里之外的解放军空军总院。

北京,解放军空军总院,同样是25岁的一位女性白血病患者,曾饱受病魔的蹂躏。此刻的她经过大剂量的化疗治疗后,正躺在移植仓内,等待着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捐献者于阳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入其体内,重新点燃年轻的生命之光。

12点半,165毫升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这袋还带着于阳体温的造血干细胞被置入造血干细胞储运箱内,下午6时,它将被紧急运达解放军空军总院的移植仓内。

于阳在华夏银行太原南城支行工作。他是山西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105例捐献者,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4252例捐献者,同时也是我省金融系统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可再生的细胞,拯救不可再生的生命”。上高中时,于阳无意中看到这句电视广告词,深受触动。2010年6月,正在上大学的他进行无偿献血时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义无反顾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采集了10毫升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14年4月,山西省分库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通知,我省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于阳与正在北京某医院治疗的一位同年龄的女性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

几天后,工作人员给于阳打来电话询问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于阳毫不犹豫地同意了。6月,经过高分辨配型相合后进行体检,体检报告显示于阳的身体健康,符合造血干细胞捐献条件。他的爱心和善举,给北京的这名白血病女孩重新点燃了生命之光。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以及治疗造血和免疫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有效手段。非血缘关系的匹配概率仅为万分之一到十几万分之一。由于我国独生子女众多,很难在亲缘关系中找到合适的配型,需要通过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寻找非血缘关系的志愿捐献者。

山西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主任左彤介绍,截至目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有志愿捐献者入库资料185万多人份,4200多位志愿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挽救了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全省有志愿捐献者入库资料7.1万人份,105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51岁,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退伍军人、民警、检察官、在校大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等。

“由于等待配型的这名25岁的白血病患者属于成年人,因此,6月24日,于阳还将进行第二次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左彤介绍,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以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到两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成年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捐献者仅捐献200毫升左右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就可以为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

“如今的社会有很多负面的东西,作为银行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就应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像于阳这种不计报酬救人的品德很高尚。”“你用爱心点燃生命,让社会感受更多爱的传递。生命的接力让爱接力,让生命延续。你是华夏人的骄傲!”在华夏银行南城支行员工自发为于阳送上的《爱心寄语手册》上,他的行为感染和感动着每一位华夏银行的员工。

当日,华夏银行太原分行相关负责人来到医院看望了刚刚捐献完造血干细胞的员工于阳。他们认为,于阳所传递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益爱心,为全行青年员工和全社会的青年人树立了榜样。山西省红十字会也授予于阳同志“山西省红十字会荣誉会员”称号,表彰他参与公益、奉献爱心、拯救生命的高尚行为,并对他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爱心和善举表示感谢。

采集完造血干细胞的于阳说:“我能和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非常难得,能救人真得觉得很高兴,也很激动。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的生命逝去,比起生命来,采集的疼痛不算什么。因为我懂得我是在救人,用爱心延续生命,用我的造血干细胞拯救一个陨落的孩子将是我一生难以忘记的事情。”

在进入移植仓前,等待配型的25岁白血病患者为于阳捎来了自己的亲笔信:提起笔给你留字甚至不知道你姓什么,我们互不相识,你却能无私保留地为我捐献你宝贵的骨髓,谢谢你给我再一次的生命,我的生命因有你的血液而重生。信很短,恩很长,我会一生都感激你。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