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右玉打通党员干部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郑亦工 发布时间:2014/6/26 9:55:47

6月12日晚7时30分,右玉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三督导组来到威远镇检查乡镇干部夜间值班情况,只见镇政府办公室一片灯火通明。附近居民马宝向督导组道出了原委:“现在每天晚上都有镇领导住在这儿,不管哪个村有点事,他们十几分钟就能赶到。”

从“常回家看看”到“多下村干干”。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右玉县将治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作为打通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综合措施,让乡镇干部由经常“走读”变为安心“住读”。

完善制度约束,让干部不能“走读”

“你看,这是最近两个月来的签到记录,签到日期落实到每一个工作日,未签到的干部是出差了还是下乡了,记录本上均有批注。”6月12日,在威远镇镇干部值班室,工作人员边介绍边递过“夜宿”干部签到本。

乡镇干部频于“走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章程不完善,导致纪律松弛。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以来,为了严肃乡镇机关夜间和节假日留守值班纪律,右玉县从制度上作出硬性规定:乡镇机关干部每周在乡工作不少于五天,入村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天,周一至周四晚上必须住在乡镇机关,并实行工作日晚9点签到制,每天予以公示;党政主要领导不能同时离岗,节假日必须有专人值班,至少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在岗;乡干部必须每天写民情日记。同时,提倡领导干部奉献双休日,并将“住读”情况与年终奖、考核等次、评优评先等挂钩,从制度层面阻止了乡镇干部的“走读化”问题。

透过一本本认真执行的签到本,记者看到右玉县在治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上动起了真格,用上了实招,一度流行的干部“走读”现象现已基本匿迹。

而说起因干部“夜宿”带来的变化,威远镇古城村村民梁兵赞不绝口:“这一做法确实方便了我们群众找人办事,要不是镇领导连续十多个晚上上门来做工作,困绕我们几户村民十多年的土地纠纷,这辈子算是扯不清了!”为了表示感谢,事后,他还特意给镇政府送来了一面锦旗。

开展突袭查岗,令干部不敢“走读”

在强化制度约束,开展“夜宿”签到的同时,右玉县还加强了对乡镇领导干部值班情况的不定时查岗。县委成立4个治庸问责暗访组,随时对乡镇领导干部的住乡值班情况进行突袭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给予组织纪律处分。

6月13日晚8时许,县委书记苏连根带领暗访组前往新城镇突袭查岗。暗访结果是镇政府大楼值班室内,当天带班的是镇党委书记韩志强。他刚从梁家店村调研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后回来,正在撰写自己当天的民情日记。其余值班人员全部在岗。

3个多月来,右玉县督导暗访组先后组织了17次由县委领导带队的“无预告”突袭式查岗活动,并不定时电话查岗49次,对两名临时脱岗的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有效维护了乡镇干部工作日“住读乡镇”的纪律。

营造浓厚干事氛围,让干部不想“走读”

“住读”不是为了搞形式,走过场,在岗是为了更好履职责、搞服务。为了让乡镇干部们既能够“住读”也愿意“住读”,既身在“住读”又心在“状态”,真正实现住下来为民办实事的目的,右玉县各乡镇在全面清理办公用房和其他闲置房屋的基础上,通过“大改小”等改造措施,为家在县城和外地的干部解决了生活住房,并充分利用乡镇文化设施,开展系列文体活动,组织干部与镇里的中学老师、当地农民打球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

包村增收、访知解难、结对帮扶……“住”下来的乡镇干部们把每天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生产第一线,以“常下村干干、常与群众谈谈”代替了“常回家看看”。他们自觉实行“5+2”和“白加黑”工作法,每周工作五天,奉献两天,白天带着感情进村入户“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与群众促膝交心,了解群众紧迫事、头疼事、烦心事,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晚上则回到单位和宿舍进行自习,写民情日记,筹划第二天的工作,或者聚在一起开展“夜学讨论”,提升技能,研习理论。

在组织“住读”干部开展工作方面,各乡镇都搞出了自己的特色。新城镇的“5+2”工作法,威远镇的“周四说事”,在全县都小有名气。特别是威远镇,在每个星期四的晚上都要组织“住读”干部开展“夜学、夜谈”。晚饭后,大家坐在一起集体学习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交流总结上一周的工作,制定安排下一周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与互促互进作用。青年干部韩晓晖高兴地说:“‘周四说事’就是实事求是,既交流了经验,又明确了目标,让大家受益匪浅,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得到双提升。”

从治理乡镇干部“走读”以来,右玉全县11个乡镇和杀虎口旅游区的干部共开展进村入户访谈超过6000人次,结对帮扶1200多个农村困难户,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900多个,扶持新上各类产业扶贫项目87个。乡镇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更为紧密,能力得到提升,作风受到锤炼。

本报记者 郑亦工 通讯员 王涛 王日荣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