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月,晋源区委、区政府在太原市经济考核排名中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公共财政收入增幅双双位列全市第一。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晋源区围绕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落地项目推进的结果,更是晋源区积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氛围,助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见证。
如今,在民营经济的强力带动下,晋源区经济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以生态建设为目标
打造都市农业示范区
盛夏时节,晋源区一片繁忙景象。投资1.2亿元的康培现代农业示范园工地热火朝天,从元月开工建设以来,已经新建连栋温室4万平方米;配套完善水、电、暖等基础设施2万平方米;主立面美化亮化工程完成;园区景观绿化美化3.4万平方米;新修田间路5千米,铺设供排水管道各3千米。
园区负责人对记者说:“项目建成后,年新增优质新鲜的无公害蔬菜431.7万公斤,优质种苗1500万株,同时吸引接待游客40万人次,年收入2158.5万元,年净利润1909.2万元。农村剩余劳动力安排就业500人,带动1万户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
据了解,近年来,晋源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稳步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着力培育21个养殖大户、规模标准化养殖场;积极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在项目批复、技术跟踪指导、引导规模化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以基地建设为载体
集聚产业发展新能量
山西省前进变压器厂是今年1月入驻晋源区“山西省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的搬迁企业,厂区建设于今年4月初开工,预计9月底完工。目前生产车间主体已完工。
厂长王效明谈起入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厂区规模扩大了1倍,生产效能提高了4倍。由于订单多,只能边建厂房边生产。每台变压器年节约用电成本7万余元,产品供不应求。”
晋源区有山西省唯一的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项目总用地3511亩,总投资50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吸纳1000户民营工业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主要引进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配件、绿色食品、绿色印刷以及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中小型企业。
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为切入点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在晋源区,以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和一包到底为核心的区级领导包联制度,不仅简化了行政审批手续,而且优化了经济发展软环境。
首先,通过简化登记流程,提速注册登记,登记流程提速至三个工作日。二是大胆探索工商登记改革,目前全区已开展公司商事认缴制登记,试行无注册资本限额登记。三是由原来的实到年检改为网上年检。四是简化广告登记,助推企业商标注册。新注册商标323起,其中有著名商标7起。
具体表现为,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蒙山大佛景区硬件建设和服务质量双双提升,商贸物流、住宿餐饮、金融地产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2亿元,同比增长25%;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9亿元,同比增长47.86。
以金融和财政扶持为平台
解决企业融资难
晋源区积极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奖励和财政补助等手段全力推进民营企业转型跨越发展。在2013年,晋源区财政共拨付各级财政资金6000万元用于扶持民营企业,通过担保渠道获得银行贷款1.5亿元的基础上,今年以来,该区经信部门进一步引导银行、担保公司与企业三方一对一对接。目前全区14家融资需求企业已经完成授信评级,有望近期获得5000万元的助保金贷款。
与此同时,晋源区政府还组织开展以“送政策、送专家、送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三送”活动,到基层、进企业、解难题。该区经信部门先后与太原理工大、山西农大等高校建立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和共建研发机构,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侨友化工、北方重工、祺比鸥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全市自主创新方面的典范。
本报记者 王波 通讯员 杨润德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