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一笔14年港币存款的贬值史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郑亦工 发布时间:2014/9/26 9:20:29

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都爱存钱,把钱存在银行里,还能吃一点利息。那么,一笔钱,存在银行里将近14年半,能有多少收益?合不合算?让我讲一个自己的真实故事给你听。

1998年,知音杂志邀请全国20多位作者开笔会,我也在受邀之列。所谓笔会,实际上是该杂志对上年发稿突出的作者的一种培训与奖励。来自天南地北的作者与该杂志的总编和编辑业务交流之后,其他时间就被旅行社带着到泰国、香港旅游。

笔会的最后一天是在香港,杂志社发给每位作者100元港币,算作晚餐费。那时候,在内地工作的我,每月工资只有300多元钱,香港一碗白米饭就要26元港币,而且当时100元港币要兑换107元人民币。我们大部分作者都舍不得吃这么贵的米饭,这100元港币就因此留了下来,带回了太原。

开始,我把这张港币放在家里,留作纪念。但两年后,觉得还不如把它存到银行里,将来也能有点利息。于是,2000年3月18日,我把它存到了中国银行。当时选择了最长存期,两年,并办了自动转存,当时的利息为5.625%。

这笔钱很少,我也就没有动,直到今年9月1日才取出,因为我将再次去香港,能够用到港币。

我以为我能拿到许多利息,毕竟已经存了十多年,哪知道,拿出来后,利息只有26.52港币!

我问银行职员为什么这么低,他说利息是系统计算的,没有问题,主要的原因是,第一个两年到期后,自动转存时,会按当时的利息计息,而随后的十几年里,国家不断下调外币存款利息。

我上网查了一下,果真如此,我的第二个两年存期的利息应该是1.5%,第三个两年存期的利息应该是0.875%。其余的年份也是相当低,今年,港币两年期定存的利息只有0.75%。

港币存款利息一路走低,实在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是这笔存款收益如此之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笔存款本金带利息一共是126.52元,要按今天的汇率兑换人民币,能换多少钱呢?按9月24日中国银行公布的现钞卖出价,100元港币兑换79.27元人民币计算,只能兑换100.29元人民币。

如果2000年我那100元港币不存银行,可直接换106元多的人民币,要比将港币存了将近14年半后,再换成人民币,还要多6元钱。通俗点说,就是我的钱被银行用了十几年后,我还亏了6元钱!

这笔存款是亏了,更亏的是2000年的1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能和今天相比吗?当年,逛一趟超市,花50元人民币就能满载而归,现在,拿这么少的钱,哪好意思逛超市?

从一个方面看,明摆着,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了,这是货币贬值了。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甚至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明摆着,人民币对外币是升值了,港币是跟美元挂钩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导致人民币对港币的升值。这是我的港币换回人民币后,亏损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我的这笔存款,是被这两把剪子剪了羊毛。

我还不算最亏的,以前我看过一个报道,说四川的汤玉莲婆婆1977年在银行存了400元,一存就是33年。33年后,这400元存款产生了438.18元的利益,扣除中间几年需要征收的利息税2.36元,汤婆婆连本带息仅可取出835.82元。

在1977年,这400元确实是一笔“巨款”了。当时全国人均存款只有20元。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是36元,这笔钱在当年可以买50瓶茅台酒。33年后,这笔钱连本带利就买1瓶茅台酒。汤婆婆亏的就更大了,这笔钱的实际购买力严重贬值,被通货膨胀吃掉了。

穷人爱存钱,富人爱借钱,这是全世界普遍的现象,但实际上,这也正是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原因之一,用经济学家林毅夫的话说,“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

看完这个故事,你还会觉得在银行存款合算吗?还会安心地吃利息吗?

其实,十年前我就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家更多的是向银行借钱,而不是存钱。这样才觉得自己不吃亏。当然,你是否也要负债,还要考虑很多因素,不可盲目决定。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出来消费,也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也可视为在给国家做贡献。这是我的另一个建议。

郑亦工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