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关于石油价格下跌原因的分析文章频频见诸报端。有专家认为,除了国际政治的因素,石油的供大于求也是重要因素。另一件事情也很吸引眼球,那就是在全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奶农倒奶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供求规律有关。而影响山西经济的煤价下跌,也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供大于求。
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市场总在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之间不断寻找着新的平衡点。一些企业因之出现了经营业绩大幅度波动的情况,而另一些企业则运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平滑业绩。甚至在对手难以熬过行业严冬期的时候,趁机兼并对手,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优势。有观点认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5%的企业都在运用套期保值,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这是他们之中的一些企业,梦想打造百年老店的手段之一。
近几年来,山西证监局等我省金融部门,多次对企业开展套期保值的业务培训。应该说,山西企业套期保值的意识已经觉醒,一些企业还牵手期货公司,开展了相关业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笔者以为,还有许多机制上的障碍,阻碍套期保值业务在我省企业中的大规模开展。不久前,山西证监局搞了一次期货服务上市公司的活动,会上一些企业代表的发言,切中问题要害。
首先要说的还是认识的问题。有企业代表认为,虽然套期保值是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手段,但企业很多高层领导依旧认为风险太大。一个中航油期货损失的事件,让很多国企都对套期保值望而却步。现在,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高管对此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但一到要进行决策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还是在炒期货,觉得风险很大,改变这一偏见,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引导。
其次要说的是,考核体制的问题。一些企业代表反映,他们那里虽然开展了不同品种产品的套期保值,但是普遍没有将现货部门与期货部门的运营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行风险对冲,经营业绩也不会合并看待。在考核上,现货部门与期货部门也是各自分离。企业高管往往把期货视为盈利的工具,想通过期货市场赚钱,而不是对冲风险。这种情况下,期货部门做盈利了还好说,做亏损了,就难以交代。
笔者以为,如果企业做了套期保值,对整个企业利润波动能起到平滑的作用。在操作正常的前提下,如果套期保值这方面发生亏损,那么现货部门那面一定是盈利的,企业经营业绩依旧平稳。但是在内部考核的时候,企业高管却很难对期货部门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因而套期保值工作就有很多人不敢去做,这种考核机制的不合理,理应得到改变。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说,那就是一些企业并没有建立适应套期保值工作的决策机制。有企业代表反映,一个套期保值的方案,在做决策时,要牵涉企业的好几个相关部门。一个方案批下来,最长要四十多天。笔者以为,防控风险的心态是好的,但这种效率与期货市场瞬息万变的走势不相适应。建立简单高效的决策机制势在必行,否则黄花菜都凉了。
新的一年开始,大家又在展望山西经济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怎样的表现。毋庸讳言,煤炭价格的走势,依然会影响山西经济的表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煤炭价格现在处于底部,向下空间已经不大。虽然没有人能够预测煤价何时能够走出低谷,但是万一煤价在一段时间后转头向上,那么,电力企业等受益于煤价下跌的企业,做好煤价的套期保值了吗?
山西的煤炭、焦炭产量巨大,市场地位不容小觑。笔者以为,如果能解决这些机制的问题,用好相关套期保值工具,必将大幅度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也能平滑山西经济的波动。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