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太原力求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突破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王秀萍 王波 褚艳 发布时间:2015/1/15 9:01:40

本报太原1月14日讯 1月12日,太原市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部署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政隆,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刚刚过去的2014年,太原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

太原市近几年来的发展成绩也不容乐观。从2008年到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与全国省会城市相比,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7个省会城市中由第18位下降到第20位,增速处于倒数后三位。2014年前三季度增速排在末位。与全省兄弟城市相比,五年平均增速在全省11个市中排末位。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8年的20.9%下降到2013年的19.1%,首位度持续下降。

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科学把握、主动适应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主动适应速度变化,积极优化结构,努力转换发展动力。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上来,正确认识太原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树立“表率意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奋力推动太原市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

为此,太原市提出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要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太原市的年度任务。

今年,太原市将围绕“六个表率”要求,着力抓好“五个一批”,全力推进“六大发展”,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太原经济工作要干哪几件大事?

1月12日,太原市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指出,2015年,太原市GDP增长预期目标为7%,围绕这一目标,太原市今年将在哪些方面发力?具体做好哪几件大事?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实现GDP增速从3%到7%的跨越

2014年,太原市经济面临一定的困难,仍处于结构转型滞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阶段。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

为此,太原市提出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重点抓好70多项重大产业项目

今年,太原市要重点抓好一、二、三产70多项重大产业项目。

农业方面,抓好以宝迪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九牛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康培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龙头项目,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化格局,打造精品化、现代化、高效化新型农业。

工业方面,抓好江铃重汽整车、阳煤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富士康苹果IPHON6S智能手机制造、中天信安防科技二期、昆明烟草扩产升级等36个重点工业项目,以产业创新驱动为突破,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同时,抓好山西国际金融中心、汾酒集团总部经济、中海、绿地集团楼宇经济等35个服务业项目,向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要动力。

做大做强工业 培养产业集群

2014年太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13年的460家减少到405家,为此,太原市提出,在2015年必须重视工业发展,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其中,培养产业集群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战略之一。产业集群可以发挥整体优势,增强竞争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产业集群可以是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纽带,上下延伸,互相配套,形成“航空母舰”式战斗群;也可以是同一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重点方向为矿用成套设备、重型机械、铁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不锈钢及深加工等。

“理直气壮”支持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不大不强是太原市的短板之一。2013年,太原市民营经济在周边5个省会城市中居末位。全国民营500强企业中,太原市只有2家。2015年,太原市将“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大战略来抓。

为此,太原市将消除各类隐形壁垒,清理和废除对民营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用地难等突出问题,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壮大,推动全市经济总量和市场活力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启动南内环街快速化改造

今年,太原市将延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势头,抓好以南内环快速化改造、南沙河快速路续建、南中环东延、龙城大街东延、晋阳30万吨污水处理厂、3个1500万吨垃圾焚烧电厂等为重点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围绕中环路、建设路、长风街、滨河东西路等快速路重要节点,打通微循环,畅通拥堵点,建设快速高效、级次匹配的完整路网体系。

在城市建设中,将更注重贴近民生,注重城市品质和民生感受。要跟着市民意愿走,跟着突出问题走,把停车场建设、人行天桥建设、建筑节能改造等与民生利益切实相关的实事办好,让城市更宜居,让人民更幸福。

整治背街小巷 展现城市“素质”

太原市今年将把背街小巷作为整治重点,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工程,并重点解决好安全隐患突出、配套设施不全、路面损毁严重、排水设施淤塞不畅以及脏、乱、差等问题,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目前,太原市有40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需要改造。据测算,改造后的建筑普遍节能达50%。全部改造完成后,相当于增加了近10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而且,节能改造还将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省城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把“城中村”打造成“亮点工程”

2015年,太原市指出,加快“城中村”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工程,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必须以背水一战的勇气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要坚决打赢“城中村”改造这场硬仗,并以改造为契机,同步规划教育、文化、医疗、商业、休闲、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建设水电暖、道路、停车、环卫、管网等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把“城中村”打造成“亮点”工程,实现省会城市的华丽转身。在“城中村”改造中,将以规划引领为先导,政府惠民为根本,把“城中村”这个影响省会形象、影响人民安康、影响文明共享的问题解决好。

十项措施让龙城天更蓝

2015年,太原市将通过十项措施继续改善大气质量。

一要控制燃煤污染。要加大集中供热力度,结合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加快拆除分散采暖锅炉,拔掉城中村的黑烟囱,有效控制燃煤污染。二要关停搬迁污染企业。三要对排污强度高的重点企业实施提标改造,进一步削减工业污染排放。四要加强汾河水库饮用水源地生态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着力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五要防治尾气。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优化交通物流,加快报废淘汰老旧黄标车。六要抑制扬尘。要采取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七要集中整治各类经营场所燃煤设施、露天烧烤、油烟污染等。八要加大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处理力度。九要严禁秸秆焚烧,疏堵结合,实现农田秸秆全部综合利用。十要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推进东西山造林绿化和市区园林绿化。

太原市委市政府回应:“没有的事”

“有传言太原要限购机动车,没有的事。”

“我们从来没有,而且今后一个时期也不会出台这样的限购政策。”

在1月12日召开的太原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太原市委书记吴政隆、市长耿彦波,就近日网络流传太原机动车限购的传闻进行了公开回应,表示太原没有研究过限购的事,今后将通过改造城市道路、拓展地下空间、推广新能源汽车、淘汰老旧黄标车等多条措施解决交通、环境问题。

2014年12月29日,太原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听取全市环保工作情况报告时,太原市政府首次提出2015年底机动车保有量目标控制在110万辆以内。这意味着2015年该市机动车增长量不超过10万辆。这一消息引发限购传闻,部分市民出现恐慌性购车。

对于传闻,耿彦波明确表示,机动车限购不是科学的决策,以太原的实际情况,不会实行机动车限购。

耿彦波说,“我们从来没有,而且今后一个时期也不会出台这样的限购政策,因为我们是省会城市,空间容量还是有的,我们解决交通问题、环境问题,要靠城市道路的改造、地下空间的拓展、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我们有多条积极的措施,我们不采取限购的政策,而且限购政策是难以实现的,大家想想如果限购,那都跑到晋中、阳泉买车,我们把销售都丢掉了,那晋中的车来太原,我们能不让进来吗?”

本报记者 王秀萍 王波 褚艳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