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利斌(左一)正带着大伙装菌棒。魏贵富 摄
江利斌,确实不简单!2014年,他当选为“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是山西唯一获此殊荣者。2014年5月4日,在大学生人物座谈会上,他代表“年度人物”作典型发言,汇报自己的志向和成长经历,并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接见。刘延东副总理鼓励他,好好干,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
“我真的很普通,就是一个普通青年,只不过是我有一个梦,想为家乡做点事,想带领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记者见到江利斌的时候,他十分真诚地这样说。
启梦:因穷思变
江利斌是我省长治市黎城县北委泉村人。黎城县是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多年来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小生活在北委泉村的江利斌,自幼耳闻目睹乡亲们的生活,深深体会到穷日子的苦涩味。
没办法,现实就是这样。村里人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一亩多,且多为坡地和梯田,靠种地根本赚不了几个钱。除去种地之外,就是人均一亩核桃树,这算是村民的“摇钱树”。但这“摇钱树”也常有闪失,因为位于山区的北委泉村,春天的气候变化无常,经常会遇上“倒春寒”的年景,一场强寒流常常会让稚嫩的核桃花被霜打得萎缩或脱落,导致这一年核桃收成大减。因此说,村民的这棵“摇钱树”也是有一年没一年,没个保险。既然种地赚不了几个钱,“摇钱树”又经常出意外,所以村民们只好进城打工,靠打工增加一些收入。
2008年,高考落榜的江利斌怀揣着进城淘金的梦想,带着500元钱独闯天津。在那段日子里,他睡过大街,就着白开水啃过馒头,好不容易在一个轮胎厂找到一份工作,却发现每天忙碌十三四个小时,月工资仅有1000多元,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想致富根本不可能。鉴于此,他毅然收拾行囊,返回了自己熟悉的家乡,决定充分利用家乡现有的资源,在老区的热土上创业,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致富路子,从而带领乡亲们改变贫困,共同富裕。
当江利斌筹划着张开梦想的翅膀之时,却猛然发现自己是那么缺乏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应有的专业技术,完全是个门外汉。不行,上农业大学长本事去。江利斌暗暗下定了决心。梦想真是强大的动力,经过一年的复习,2010年江利斌顺利考入了山西农业大学。
追梦:勤奋求学
江利斌要离开村庄了,临行前49岁的村主任付宏伟跟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利斌啊,我已当了16年的村干部,现在乡亲们的生活条件比过去有所改善,但仍旧没有真正脱贫致富,你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带领大家找到一条致富路子。”付宏伟用饱含真情的目光看着江利斌。“放心吧,老主任,我一定好好学知识学技术,回来和乡亲们一起改变家乡的面貌。”面对村主任的厚望,江利斌作出了掷地有声的承诺。
梦想、承诺,成为江利斌求知若渴的强大动力。一入学他就通过听选修课,图书馆自学,向老师单独请教,参加创业实践等方式,学习核桃树的种植和嫁接技术,因为他知道家乡漫山遍野都是野生核桃树,别看现在毫无经济价值,但这是老天赐给人们的一块宝贵资源。如果学好嫁接技术,将其变废为宝,让它变成具有经济价值的核桃园,再加上科学的管护,岂不是山山皆是“小银行”,沟沟遍布“聚宝盆”。为了这个目标,江利斌就像一个饥饿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贪婪地吮吸着。
十八般武艺都要学,艺多不压人。江利斌时刻提醒着自己。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论坛,参观“蘑菇王子”黄超的蘑菇大棚后,让他萌发了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念头。
他在想,如果以后在家乡搞食用菌也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为此,他把食用菌列为自己的选修课,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附近村庄与其他同学共同租赁了温室大棚,开展了食用菌的栽培实践。
对知识的渴望,让江利斌近乎着迷。学会平菇栽培技术后,他听老师说河南卢氏县黑木耳和香菇产业做得非常好,于是就抱着拜师学艺的想法,心急火燎地一人踏上了南下“取经”的路。在卢氏县车站,举目无亲的他不知道该去哪里,找谁“求经”,一脸茫然。当一位好心的大姐得知他的来意后,被他大老远跑来求取知识的诚意所感动。江利斌被这位大姐带到了家家户户种香菇的庙台村,一头就扎进了香菇大棚。他迫不及待地问问这,问问那,恨不得一下子就把香菇栽培技术学到手。就这样,他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十几天,和农民们一起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等等,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受,硬是凭着勤学好问的精神,初步掌握了香菇的栽培流程,并了解了人家在这方面的一些先进技术和使用的先进设备,使“取经”之行收获多多。
圆梦:回乡创业
2014年7月,江利斌由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大学四年对他来说,就如同一只志在蓝天的小鹰完成了羽翼丰满的过程,平添了振翅高飞的力量。带着学到的知识,带着离开家乡时的承诺,他回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小山村,回到了那片需要开发的热土,开始了他的圆梦之旅。
以前,每年暑期回家,他就把学校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来检验,放弃假日休闲时光,为村里的野生核桃树做嫁接。几年下来,已成功将原本毫无经济价值的野核桃树,嫁接成能为人们带来经济收入的麻核桃树、鲜食核桃树。现在回来了,他要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村里的乡亲们,让野核桃树成为人们的“摇钱树”。为此,他成立了黎城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吸收村民入社共同发展。他在村里开办了果树嫁接专业技术培训班,手把手地向村民传授各类果树的嫁接技术。如今,已有20多户村民在他的带领下靠果树赚钱,每户年均增收6000余元。
不过,江利斌觉得仅靠改造野核桃树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帮助村民们开辟更多的致富门路才好。就这样,他决定把食用菌栽培也搞起来,做到“一树一菌”两条腿走路。鉴于村民对栽培食用菌很陌生,不敢尝试,他就自己筹钱率先建起了三个温室大棚,为大家做示范。2015年元旦刚过,他的第一批5000袋平菇开始出棚。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批平菇怎么也能卖3万元左右。更让他高兴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示范,村民们大开了眼界,对发展食用菌致富产生了强烈的愿望。目前已经有不少村民要求他帮助建大棚,给予技术指导,希望跟着他一起搞食用菌赚钱。
改变家乡贫困现状,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如今,江利斌在圆梦的道路上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他会不懈努力,直到梦想成真。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