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支队伍,身着蓝色工作服、红色马甲,每月的18日,他们都活跃在太行山区的各个村镇。春播时,帮助农民浇灌土地;夏忙时,把安全用电知识送到田间地头;秋收时,同孤寡老人一起收割;冬闲时,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与温暖。
这支服务队就是陵川供电公司“解黎明服务队”。该服务队成立于2008年,现有队员20余人,其中共产党员18名,平均年龄38岁,是长期战斗在一线,以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为农民、为企业、为留守家庭送去爱心和帮助的一支队伍。六年来,他们共出动4200人次,四处奔波忙碌,走街入户。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成了太行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盲人曲艺队办实事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解黎明服务队”积极践行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深入陵川县盲人曲艺队,仔细询问曲艺队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并为他们送去了大米、面粉、食用油等慰问品。看着这些物品,盲人曲艺队的全体人员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曲艺队暖意融融的小院里,“解黎明服务队”的队员为他们检修了荣誉室、资料室、党员活动室的线路,更换了节能灯,打扫了卫生。为表示感谢,曲艺队的盲人小演员为“解黎明服务队”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表演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在一件件乐器的回声中,大家仿佛听到了一群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正在奏响一曲积极向上的时代最强音。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陵川供电公司更是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和制度,设立了上门服务台账,真实记录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全过程。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在服务中逐渐拉近了与客户的感情,确立了服务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全力打通优质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孤寡老人解难题
提起“解黎明服务队”,家住崇文镇北四渠村的孤寡老人郭玉贵老人便感叹不已。郭玉贵没有亲人,一直以来都是依靠政府提供的“五保”维持生活。崇文供电所在一次电费收取时了解到郭玉贵的家庭情况,便将他的事情随口说给了党员服务队。谁知,就是这么随口一说,服务队便将郭玉贵老人列入了陵川供电公司的重点服务对象。
连续六年,“解黎明服务队”的队员们总会隔三差五地去看望郭玉贵,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做家务。2014年4月18日,服务队再一次走进郭玉贵家里,仔细检查了老人室内外的供电线路,整理了灯头电线,更换了拉线开关和节能灯,还为老人打扫了室内、室外的卫生。当得知老人近段时间因治病导致生活极其困难后,公司经理李建芳毫不犹豫地拿出300元钱交到老人手上,郭玉贵老人眼里满含着泪花说:“真是好人呀,真不知道怎么谢谢你们!”
郭玉贵老人只是“解黎明服务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该服务队还自发募捐资金,先后为附城、礼义等乡镇49个村的42户孤寡老人免费更换室内外用电线路,安装家用漏电保护装置、节能灯等电器设备,确保老人们安全用电,让老人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为孩子们送知识
2014年9月18日,“解黎明服务队”来到附城镇附城中学,主动上门了解该学校所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进展情况。同时,对发电项目的接入系统提出初步建议,检查了该项目的相关设备,为学校办理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业务。
2014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服务队再次来到该学校,为孩子们送去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用电宣传画册和节约用电小知识,并和孩子们一起谈理想、做游戏,孩子们亲切地叫他们“红马甲叔叔”。
长期以来,“解黎明服务队”以每月18日上门服务为依托,通过开展“八个一”活动,用感动式服务模式建立起与群众之间的联系通道,加深了相互认知、相互理解的融洽关系,为公司的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搭建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向社会展示了当代电力员工的精神风貌。
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他们的举动已深入民心。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韩和国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