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永济市的开张、虞乡、卿头等乡镇社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位88岁的老人,热情似火、乐于奉献,走村串户,到社区,进农家,推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向群众宣传旅游线路,组织群众旅游,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旅游局长”。
8年来,他组织老年人旅游89次,参与人数达到3800余人次。这位老人名叫申恒学,离休回到开张镇牌首村,担任三个乡镇老年协会的会长。
积极投身旅游宣传
在开张镇好不容易找到申恒学家,却没见到他本人。他老伴介绍说:“俺那口子一天不着家,不知道又到哪里宣传旅游去了。”
记者拨通了申恒学的手机,说明来意。不一会儿,申恒学就推着自行车进了门,他腼腆地说:“我是老年协会的会长,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是我分内的事情,通过我的宣传,能带动更多的老年人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我干得就非常有劲头。”接着申恒学说起他组织村民旅游的初衷。8年前,他到县城拜访同事,吃了闭门羮,一问原来是到外地旅游了。回到村,申恒学联想到农村的变化,心想,与城里人相比,农村人不比城里人差,城里人有的村里人也有了。现在社会这样好,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该让他们轻松一下,外出旅游见见世面了。
之后,申恒学如数家珍地说起他组织老年人旅游的大致情况。他说,运城市30多个景点,临汾、晋中、晋城以及河南洛阳的景点都让他们跑遍了。
他的足迹跑遍周边32个村
8年来,申恒学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这里的老年人带出家门的?申恒学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和做法:
旅游线路由近及远。以往农民没有旅游的经历和意识,他们认为那是城里人的事,是有钱人的事。当过县乡干部的申恒学知道,要打消农民的这种想法,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初,他得知有些景区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门票,就尝试着引导老年人进行一日游。老人们旅游归来,觉得特别开心,渐渐就对旅游产生了兴趣。一传十,十传百,就有了后来的二日游、多日游,特别是运城市建机场,通航后,没有坐过飞机的向往坐飞机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地游玩。申恒学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想不到村民越跑越想跑了。
旅游人数由少到多。申恒学说,说服村民出去旅游,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不但要跑腿,还要费嘴。起初在三义村,申恒学动员了几天,只有5个人报名。申恒学想是不是办法不对,思路偏了。于是,他到老人中间调查,发现老人们都有一个梦想,到北京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看故宫,登长城。老年人向往北京,他就把游北京作为老年人的梦想。后来,他就让老伴、亲戚参加,第一次去了十几个人。这些人回来后讲经历谈感受,无形中成了最好的宣传。他再组织老年人出游时,人数就达到了30多人。
旅游对象由本村发展到外村、外县。要组织村民旅游,不能光盯着一个村,要放开眼界,让其他村也参与进来。于是申恒学就骑上自行车,一个村一个村地发放旅游线路图,不厌其烦地给村民讲线路、讲好处。一次,他到虞乡王村宣传旅游,有人说他手伸得太长了。申恒学说:“我们到外地旅游,外地人还欢迎我们,我们到外乡镇宣传旅游,也是活跃这里的文化生活。”这几年,他的足迹跑遍周边3个乡镇32个村,这些村的旅游人数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年年增加。
旅游典型由点推广到面。申恒学在村民中推广旅游还有一个新招,就是善于抓典型、推典型。2011年,申恒学在农村、社区推北京、华东五市等旅游线路,在黄营村开始动员,村民黄晓峰和爱人李惠芳在母亲过生日的时候,给母亲2000元钱,让她到北京旅游。申恒学利用这个典型,在村里用广播宣传,产生了轰动效应,很快许多子女都让父母旅游,并给父母报名缴费。申恒学用这一经验在外村宣传,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一时间,让父母旅游成了一种时尚。2014年,去北京旅游时,虞乡、卿头、开张三个乡镇就去了300名老人。这些年旅游人数年年增加,村民提起申恒学,都竖起大拇指说:“申老点燃起俺们的生活梦想,俺们村的旅游兴起来,申老功不可没。”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