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0多年养羊、贩羊生意的张天利感触颇多,贩羊工具从二轮摩托车换成了三轮车,现如今变成了四个轮子的汽车,收入从过去的万元变成几十万元。
1月15日,记者慕名走进被誉为中国养羊第一村的怀仁县亲和乡南小寨村,亲身感受了这个村羊产业发展给农民带来的诸多实惠。
从县城驱车不到15分钟,便进入村口标有“中国羔羊肉基地”标志的南小寨村。道路两旁,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洁标准的羊舍次第排列,蓝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成群的羔羊悠闲踱步,咩咩的羊叫声此起彼伏。
现如今,南小寨已从最初养羊、贩羊、杀羊和卖羊肉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走上了一条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新模式,并实现了“园区化发展、专业化分工、工厂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养殖新格局。
南小寨村土地贫瘠,90%以上的土地属盐碱地,耕作条件差。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没有办法的南小寨人就开始走上了贩羊、杀羊和卖羊肉的道路,“养羊村”的名气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闻名省内外。现在,南小寨全村647户2470口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与羊有关的产业,就连普通家庭妇女也不吃闲饭,单靠剪羊毛,一只羊按3元工钱计算,一天至少也能挣100元。不仅如此,2010年以来,怀仁县以“政府扶持搞服务、大户牵头建小区、做强百里产业带、千家万户发羊财”为肉羊发展思路,加快了南小寨村羔羊产业的发展。南小寨人靠掌握的养殖技术,建起了金沙滩羔羊养殖小区,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培养起了经纪人队伍,建立了营销网络。
在此基础上,为了不断延伸羊产业链条,在当地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怀仁羔羊肉”品牌,该村村民以股份的形式集资兴建占地186亩,集屠宰、分割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集中屠宰生产线——五洲定点屠宰车间,以此进一步提高羊肉的集约化生产能力。
与此同步,该村村民赵秀莲又自筹资金5000万元建成了怀仁县瑞誉羊绒加工有限公司,填补了怀仁县羊产业发展中不能加工羊绒的空白。2014年,这个村又引进了投资亿元的朔美牧业公司,建设朔同地区标准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现代化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全部运营后,日屠宰加工活羊2500-3000只,可为4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2014年10月还建成了总投资2800万元的嘉鑫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羊肠衣生产线,并实现了将羊肠衣“吃干榨尽”,在年可实现税收300万元的基础上,还能吸纳当地农民100多人就业。另外,南小寨村还建起了消化羊粪的有机肥厂。标志着南小寨村真正走上了玉米全消化、羊肉全加工、羊粪全处理的生态循环发展新轨道。去年,南小寨村羔羊出栏量和屠宰量突破100万只,实现羊皮交易100万张,加工交易肠衣100万条、羊绒2万多吨、羊绒被2万条,羊粪转化有机肥能力达到100多万吨,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万元。真正实现了“念羊经、发羊财”,成为富甲一方的“羊肉村”。现在南小寨村,外地务工的、做羊生意的流动人员络绎不绝,而且村里无论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不愿意离开村子,因为这里是他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本报记者 张云 通讯员 李斌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