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右玉大部分农民进入冬闲时节。
“地里没活儿干了,但脑子不能闲啊!有专家来讲信息化和现代农业知识,正合我的要求,得去听听!”1月25日,右玉县牛心乡黄土坡村的杨选一大早就赶往培训课堂。
把农业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直接送到农民身边,帮他们拓展渠道,增收致富,是右玉县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一件大事。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作为农民、农业信息工作者就应该有互联网思维,这种思维不仅能创新种植方式和销售途径,还能贯穿于农业领域的方方面面……”课堂上,县农技员王维彪认真地讲述着,台下100多名来自全县农技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农民朋友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录。
课间休息时,农民杨选和记者唠起了嗑:“听说臣丰公司依托互联网,联手淘宝网日销3万袋,臣丰公司有这么好的销量,我也高兴,要不是臣丰公司与我们签单种苦荞,今年,我哪敢种植1000亩苦荞呀!”
从以前的农闲时节打牌,到现在动脑子搞种植养殖,右玉农民的这种变化得益于该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多方引导。多年来,政府紧紧抓住农民热切的求知求富愿望,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式或“点菜”式培训,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组织技术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或者“多对一”培训。
通过农家书屋、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农民眼界开阔了,不再局限于单一作物的种植,而把发展增产、高效特色农业作为增收的更高目标。不仅如此,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很多农民还在种植、畜牧、水利等行业掌握了一技之长。
“这样的培训很有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作为现代农民,我们必须尽快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该县田沃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郝凡对记者如是说。
本报记者 刘成根 实习记者 崔喜凤 通讯员 王涛 李敏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