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以提质增效为核心,转变能源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建立健全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机制,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路径一: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要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约束,对其他产业按先进能效标准实行能耗强度约束。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倒逼机制。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强度,到202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率完成同期国家下达指标。
路径二:实施重点领域能效提升计划。在冶金、电力、煤炭、焦化、化工、建材等六大主要耗能行业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不断提升能效水平。实施建筑节能行动计划,在全省城镇开展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在22个设市城市启动示范区的划定,7个城市启动示范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鼓励引导高星级绿色建筑建设,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实施绿色交通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鼓励发展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RT)和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支持城市客运、公路运输行业和旅游景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
路径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至73%;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通过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2016年底前,太原市彻底取缔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的民用燃煤设施;2020年,其他设区市逐步取缔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的居民燃煤设施。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到2020年,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燃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2%。加大城乡居民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5%—8%。
路径四:推行城乡用能方式变革。要实施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计划;统筹城乡用能,重点建设以节能低碳为特征的气、电、热等能源供应设施,将有条件的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纳入城市燃气管网、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加快农村用能方式变革;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等。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