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立体车库缘何“立”不起来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王蕾 发布时间:2015/2/6 11:00:17

图为港湾美食城的立体车库。王蕾 摄

 

 

尽管开车只需要20分钟,但太原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老总郭明(化名)还是早早开车行驶在早高峰的车流中,因为他深有体会,到太原市建委办事,停车是个大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2年4月中旬《太原市城市静态交通专项规划》公示后,郭明和不少市民就认为,太原的“停车商机”已然来临。尤其是机械式立体车库,凭借占地小、车位多的优势,大有“围城”的机会。然而,两年多过去了,按国标二等标准每百辆车20个车位来衡量,太原的停车位仍然存在缺口近14万个,在治疗停车难的“城市病”上,立体车库也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在太原发挥多少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现状:

城市停车位存在较大缺口

与一些公司老板配备专业司机不同,郭明总是喜欢自己亲自开车,正是这个习惯,让他体会到了停车难之“苦”。

“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由于楼群和配套设施比较老,规划的车位相当有限,停车真是让人头疼。”郭明说,刚开始他对贴罚单并不在乎,但一个月下来,公司办公室主任向他通报说,仅他一辆车,就收到十多张违章停车罚单,这让他很不好意思,因为是他亲自给公司立下规矩,任何车辆违章受到处罚,公司不负担此项费用。

从那以后,郭明开车出去办事习惯提前到达目的地以保证能找到车位,有时为了方便,也无奈地让司机接送。

除了政府部门门前,公立医院的停车问题也愈发严峻。“妻子怀孕,母亲又旧疾发作,前段时间没少跑医院。”家住太原大东关的市民小张苦笑说,“从市二院到市中心医院再到山大一院,去哪里停车都得排长队。”

此外,商业地段的停车问题也不容乐观。“本来买车是为了上街、办事方便,但现在倒成了我的累赘。到商业街购物,停车场几乎个个‘车’满为患,遇到节假日更难停车。”在太原某国有企业工作的小朱满腹怨言。

统计数据显示,到2014年9月20日,太原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百万大关,达100.56万辆。机动车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停车压力也日益严峻。目前,太原市区的公共停车位仅有6万多个,其中大多处于院内。“按国标二等标准每百辆车20个车位来衡量,太原停车位的缺口约为14万个,也就是说,每天有14万辆车只能被动选择‘乱停乱放’。”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周洁表示。

发展:

市场需求强烈却面临发展缓慢

正因为停车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为了给顾客带来方便,一些大型商场和酒店都在考虑建设立体停车库。

位于太原市新建路的港湾美食城经改造扩建后,客流量的增加让酒店停车成为其发展短板。为此,该酒店派人前往北京、江苏等地实地考察后,投资120万元,在原有停车位上建造了一个5层高的立体停车库,将8个泊车位拓展到了42个车位,有效缓解了该酒店的停车难题。

港湾美食城这个立体停车库,就是由长治清华机械厂全资子公司——北京航天汇信科技有限公司建造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公司山西分公司经理崔沈泽回忆说,立体停车库进入太原应该在2002年,那年,他们为建业小区建造了一个地下两层的立体车库。随后的几年中,虽零星做过一些项目,但规模都不是很大,他开展业务只能靠去规划设计院搜寻相关信息。

从2006年开始,太原立体停车库市场陆续有了起色。到了2009年,太原市场逐渐有了需求。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相较于普通车库,立体车库也存在一些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硬伤”,而就是这些硬伤,限制了立体车库的发展。

首先,停车技术要求高,是很多小区业主对立体车库不感冒的原因之一。

在太原五洲大酒店的地下车库记者看到,由于空间有限,立体车库单个车位面积设计相较普通停车位非常有限,普通轿车停好后,车的左右两边距离车位边缘也就10公分左右,司机进出都比较困难。记者在保安的指挥下尝试停车入位,尽管已经有5年驾龄,但将车完全停好也用了将近两分钟。

其次,立体车库的维护费也让不少投资者头疼不已。由于立体车位为机械结构,包含有电机、钢绳等,均属损耗物件,所以相比其他车位的“一劳永逸”,立体车位后续问题确实较多。

再次,立体车库对所停车辆的总体要求也相对“苛刻”。以太原市北张小区的立体车库为例,二层以上车辆限长5米、宽1.85米、高1.55米、重1.8吨。目前,超高、超宽、超重的私家车比比皆是,集中表现在一些越野车、商务车和面包车等。

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也难怪不少投资者在考虑投资建设立体车库前都得再“掂量掂量”。

市场:

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影响投资信心

那么,立体车库在市场中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主营产品就是立体车库的太原大强伟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栋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车辆的逐年递增、楼盘的连片开发、小区业主的需求,不少人嗅到了立体车库的商机,甚至国内一些立体车库生产厂家也瞄上了山西这个市场,意欲瓜分这块“蛋糕”。

众所周知,投资的回报,源于项目本身的收益。那么,一个立体车位,究竟能产生多少收益?它的“造血”功能有多少?

目前市场行情表明,立体车库一个车位的造价在3万元以上,而且随着整个车库层次的增加,建设难度的增大,单价可能会更高。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除占地费用等,单纯以车位估算,建造一处有100个车位的立体车库,造价约为300万元。全部用来收费停车,以平均每个车位每天能收60元计算,投资者要收回成本都需要一年半的时间。然而,这仅仅是理论上的算法,若将占地费、人员费、材料损耗等全部算进去,投资回报周期将变得更长。

王立栋表示,除了停车费外,立体车库还能产生别的收益,例如道闸广告、车库内广告等,据估算,大约每年也能贡献1—2个百分点的收益,但相较不菲的投资,这点收益显得有些微乎其微。

对此,王立栋坦言,经常有人到该公司咨询,提出建设单纯的盈利性立体车库的想法,但核算成本后,这些人最终打消了念头。不过,他仍自信地认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立体车库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

“全国各地都面临相同的困局。”省统计局服务业专家表示,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立体停车肯定是趋势。但是,想要立体车库真正“立起来”,完善的法律保障和相关的政策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一张来之不易的“身份证”

“立体车库在小区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采访中,不少小区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这是因为,一方面,政府为了缓解停车难,一直鼓励建设立体车库;另一方面,小区内立体车库的审批手续却进入一个死循环,很难拿到规划许可证。正是这个原因,有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不得不经常做两个相互矛盾的工作:一边去禁止立体车库的施工;另一边却去央求企业在自己的辖区内投资建设立体车库,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住宅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的立体车库审批并不容易,立体车库几乎都弄不来“身份证”,多数小区即使审批下来,也只能按照“临时建筑”审批。这是因为,对于老小区来说,任何一块土地使用权都归全体业主所有。需要从程序上变更土地性质,之后再申请规划许可证。但要想拿到规划许可证,需要先拿到土地使用证,但土地是全体业主所有,需要经过业主同意。如此循环的结果是,只要有人反对,就难以继续“走”下去。

与此相比,新小区的立体车库,如果是与楼盘一起进行审批,手续会好办得多。

面对这个死循环,很多投资者寄望政府能出面拿出一个配套政策,但记者也从相关部门获悉,目前这种情况无据可依,因为物权法保障了私权,任何政策都不能与现行的法律相抵触。眼下,立体车库想要有一张合法的“身份证”,看来实属不易。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