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时双印:行走在为百姓致富的路上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张云 发布时间:2015/2/13 9:29:21

一个被大山包围的偏僻小村子,几乎与世隔绝,交通闭塞,贫穷落后,200多个村民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

直到20多年前,一位村民带领着全村男女老少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开荒种树,把一个麻雀飞过都不愿落脚的穷山沟,变成了全省农业转型的样板村,村民收入成倍提高。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就是昔阳县孔氏乡洪川村党支部书记时双印。

誓让家乡“脱穷帽”

时双印虽从小在洪川村长大,但六年的部队生活开阔了他的视野,也锻炼了他雷厉风行的性格。

当他卸下戎装回到村里,看到不少人家竟然买不起食油,炒菜时就放几瓣核桃仁。还有的人家一年只能吃上二斤油。乡亲们不缺胳膊、不缺腿,外面的人能过上好日子,洪川村难道要这么祖祖辈辈穷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时双印心中始终不忘改变家乡的面貌。

1991年,村里的大任降到了这个血气方刚的汉子身上。时双印以代理职务的身份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的那天,看着父老们殷切的目光,他默默发誓:一定要带领村民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全村88户人家户户无余粮,家家没存款,村民穷得叮当响,连上坡地平均每人只有七分田。怎么创收?如何脱贫?他的脑子翻来覆去思考着、谋划着。地虽少,可荒山多;耕地少,但坡地广。俗话说,靠水吃水、靠山吃山,时双印打起了在荒山荒坡上做文章的主意。

他带着村民的致富梦四处奔波:赶公交,挤火车,饿了就吃口烧饼,渴了喝口水,晚上就随便找个小旅馆凑合一宿。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真诚、朴实打动了一个个技术专家。他跑到赞皇县林业局请技术员,在他们的帮助下,与山东华北林学院取得了联系;又亲自到山东请回了教授,对村里的土壤进行取样、化验。

请来的专家对洪川村土样、海拔、气候等条件进行了科学的综合分析,向时双印提出栽植干果植物——板栗树的建议。

洪川村四周的山坡都是土壤贫瘠的石板坡。西垴峰上乱石嶙峋,灌木丛生。种板栗的土都无从寻找。时双印带头砍荆棘、割荒草、刨石块,从石缝中把荆棘和石渣挖掉,再从别处找土填平坑子。几天下来,他和村民的双手满是血泡,鲜血把镢头都染红了。为了赶进度,他们顾不上回家吃饭、喝水。村民们人手一个装干粮的袋子和一个10斤重装满凉水的油壶,他们打着赤膊,在烈日的暴晒下,豆大的汗珠从身上滚落……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在山上搭了个帐篷住了下来。就这样,他足足在西垴峰上吃住了45天,与村民们一道开出了150亩荒山。

山开出来了,接下来得采购树苗了。村集体没一分钱,怎么办?时双印与深明大义的妻子将1.5万元积蓄全部拿了出来,还卖掉了两头牛,这才凑足钱买回了树苗、农药。

板栗树终于栽进了石板坡,时双印和乡亲们的心也踏实了。

百折不挠有成效

天有不测风云。到了第二年,150亩板栗树竟死了一半。在众多非议和责难声中,时双印没有退却。“板栗树死了可以重栽,该上山整地了”。时双印又是在大喇叭里喊,又是一家一户地叫,没人响应他就一个人上山。坐在西垴山上,风吹在脸上像刀割。呼呼的冷风让时双印的脑子异常清醒,他思前想后,心中带领村民种植板栗脱贫致富的想法更加坚定。他下定决心,哪怕就是自己一个人,也要坚持栽下去,栽出样子来。那天,他一个人从早上一直干到天黑。

时双印的行动感召着村民。老百姓说,时双印这样干是为咱大伙哩,咱不能再袖手旁观了,豁出去,跟他干吧!

树是活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村民们发现有的树长得慢,有的树还有虫子,还有许多树已到了挂果期,可迟迟未结果。村民开始担心,时双印更揪心。时双印再一次背上行囊,翻过大山,上太原、赴河北请教专家,购买资料。他契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河北省赞皇县林业局的领导,对方拍着胸脯向他保证: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欣喜之余,他没白天没黑夜地学,白天搞实践,晚上钻理论。短短的时间里,时双印学会了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学成归来后,他先在自家的板栗树上搞试验。通过反复实践,成功嫁接了十几个品种,进入盛果期的时间由25年,提前到14年。

板栗树引种在洪川村获得成功,大大鼓舞了村民开发荒山的信心。随着洪川村板栗种植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从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村里组织的荒山拍卖,价格一路攀升,从最初白给都没人要,到最后一次拍卖时,大队定价每亩80元,而招标竞价最后竟达到每亩2000余元,2000多亩荒山荒地被抢拍一空。

世世代代包围着家乡的荒山,第一次成了村民眼里致富的金山银山!群众对治理荒山与种植板栗的认可,是对时双印最大的慰藉,也让他荒山秃岭变“绿色银行”的奋斗目标得到扩展与延伸。

年复一年,随着板栗和核桃树的挂果收获。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们的脸上乐开了花,“有了这些‘摇钱树’,俺娃念大学的学费不用愁了!”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辞掉了工作,回家种起了板栗。“与其在外面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挣不下个钱,还不如守着这‘聚宝盆’,手头宽裕还能看着孩子和抚养老人。”

一位村民惭愧地说:“想当初,俺们给他泼凉水,使绊子,但他一直没放弃,没有他的坚持,就没有俺们今天的好日子,有这样的支书,是俺们的福气……”

倾心为民不停歇

洪川人走上了增收致富路,但时双印带领村民致富的步伐并没有停息。他又瞄准了生态旅游。洪川村峰峦叠翠,附近的棋盘山植被茂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再加上优质板栗产业,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绝佳之地。目前,时双印引进的旅游开发公司已经在昔阳注册。他信心百倍地说:“我们背靠大山,依靠科技,走的是一条以板栗为主的生态农业路子。”

洪川村富了,但时双印并不满足,他还要帮助周围的贫困村都走上致富路。洪川村靠板栗种植成功后,周围的村子也学着搞起特色种植。然而,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很多板栗树、核桃树都存在只长枝条不挂果的情况。河下村的老百姓栽了12年树仍不见到挂果,农民绝望之余,准备雇挖掘机把核桃树挖掉。得知这一情况后,时双印马上站出来,阻止各村不要随便毁林。他告诉村民,他愿意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无偿帮助各村培训专业人才。也正是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各村的核桃树种植才渐渐走上了正轨。

如今,年过花甲的他,依然风雨兼程,行走在为百姓致富的路上。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