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晋源区城改指挥部再传捷报:随着最后3户村民宅院产权置换协议的如期签订,晋源区义井街道办北堰村全部425个宅院产权置换协议签订结束,历经160个日夜不曾停歇的动迁工作终于尘埃落定,整村拆除全部完成,回迁安置房建设已开工。
从3月16日正式启动,到9月上旬完成整村拆除,北堰村由此成为太原市城中村改造整村拆除当年启动、当年完成的第一村。有人将此总结为太原城中村改造的“北堰经验”。那么“北堰经验”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公开透明 打开民心的“结”
北堰村地处西南中环路交接处,南与太原药业相连,东临和平南路,距长风商务区1.5公里。全村人口1847人、632户,宅院总数425处,旧村占地384亩,建筑密集、凌乱,街巷逼仄,仅外来暂住人口就达13000余人,是典型的城中村。
“旧村拆不了,安置房便无法开工建设,家里人有顾虑,因此不同意拆迁。”村民闫喜忠的说法,代表着村里多数村民的想法。按照规划回迁安置房建设占用旧村拆迁宅院的位置意味着拆得快才能建得快,所以该村必须走先拆后建的模式。如何让村民理解拆迁方案,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北堰村相较其他城改村自建楼房占比高,达到45%以上,其中2011年后投资新建楼房就近80户,拆迁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受损。另外村民觉得得到的拆迁补偿标准不比其他城改村优越,把村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才是最大公约数,也是城改的应有之义。”北堰村村委会赵建说。
义井街办党工委副书记、北堰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指挥王保中坐镇一线、靠前指挥,与全村干部一起,在充分征求民意、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完善了产权置换方案细则,充分考虑了村民的经济投入,对自建楼房2层以上建筑面积给予一定标准的补偿;对涉及新老宅基地、一家多户,家庭矛盾纠纷突出的,村支两委依照村规民约,上门调解,合理均衡分割家庭财产;对20多个村民提出的补偿标准和测量面积等疑问,及时派人复核并予以公开,无一起徇私舞弊行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与此同时,北堰村还专门成立工作组解决村民过渡安置问题,通过与房屋中介联系,让村民提前选择房源;开通绿色通道,让孩子实现就近入学……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村民的疑虑打消了,家庭的矛盾化解了,城改工作走出了困境。在北堰村拆迁的5个月零10天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治安事件,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群众心态平和,秩序井然。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反而因拆迁而更显和睦。
廉洁自律 筑牢制度的“网”
8月30日,正在准备搬迁的年近70岁的郭喜兰老人把一个自家院里生长的大青苹果硬塞在工作人员手里,说:“按政策办事,你们辛苦了。”她嘴里所说的“按政策办事”是指,在晋源区城改之前,各参与城改的干部都向村民和社会公开承诺,“不买城改一间房、不揽工程一个活、不占村民一分利”。
北堰村现有6名两委班子成员,57名党员,42名村民代表。拆迁矛盾往往多由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近水楼台先得月,多拿多占引发。参与拆迁的工作人员自然也有过冲动与试探,但都一次次被“不”字挡回。这是基于街、村干部对方案就是标尺、就是红线、就是纪律的敬畏;源于街、村干部“不让先拆者少一分,不让后拆者多一毫”的原则坚守。
“方案不能突破,标准不能突破,纪律不能突破”,这是王保中的口头禅。他说:“村长支书带头拆,党员干部向村长支书看,村民代表向党员干部看,就这样北堰村的党员干部构筑起城改的坚强堡垒,党员干部的拆迁合同接受任何村民的监督查看。”
动迁开始,城改指挥部设在村外。义井街办党工委书记温志勇毅然决定在村中央搭建彩钢房,把城改指挥部放在群众眼皮下,接受群众监督,方便开展工作。城改指挥部在三伏暑热天全身心投入,吃住在彩钢房,冷暖群众可见,辛苦自入人心,拆迁指挥部刚刚驻村时的抵触和冷漠变为了支持和信任。
今年返聘的60岁原村干部赵根生忍受着手术后的疼痛,日夜奔波、苦口婆心做村民的动迁,以至于伤口崩裂,不得已再次住院治疗。村委副主任王爱玲起早贪黑,不顾一天家、不图一分钱,脚上打了泡,硬是拼命做通了100余户村民的动迁工作。村里成立的矛盾调解组都是上了岁数、敢于仗义执言的一村人组成的,他们既是矛盾调解员,又是制度的监督员,村民对分配不公的疑虑逐渐冰释。制度的坚守、责任的担当、廉洁的作风成就了城改阔步前行、纵深推进。
攻坚克难 扫清拦路的“虎”
继义井、北阜、南阜、木厂头4个城中村完成整村拆除工作后,9月上旬,晋源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再传捷报:仅用160天时间,北堰村整村拆除已完成宅院拆除340个,拆除面积12万平方米,协议签订425户,签订率达100%。
广州广电公司是北堰村的开发商。面对北堰村的拆迁速度,项目总经理廖若思动情地说:“我参与过广州、武汉、长沙的城改项目,没见过北堰村这样的城改速度,完全超越了我们的资金计划。”广电公司为跟进北堰村的开发工作,紧急从广州、长沙、武汉调用资金。“北堰速度”让他们惊愕的同时,也庆幸动迁和手续审批工作的高效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节约了宝贵的开发成本,为企业赢得了时间和成本竞争的优势。
7月26日,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吴政隆前来北堰村调研,特别是省委书记王儒林7月28日到木厂头村调研城中村改造工作并给予肯定后,北堰村城改掀起新高潮。7月底实际签订拆迁协议仅达229户,到8月9日村民主动签订协议明显增多。动迁进度提速让办理汇款、协议手续的指挥部资金组的工作人员连续15天加班到晚上10点后。短短一月时间,剩余近200户欢欢喜喜签订了协议。
“从签订协议到宅院拆除,始终严格执行方案,一分钱的界限都没有突破。这是村民对党和政府充分信任的结果,也是对干部作风满意的民意表态,更表达了村民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温志勇说。与此同时,省市领导对城中村改造的肯定也激发了城改工作人员的更大热情和攻坚克难的信心。通宵达旦的工作为的是让尖锐问题不过夜、棘手矛盾不积压、答应村民的事不泡汤。真诚为民赢得了城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一村一支硬队伍,一村一套好办法,一村一本明白账,一村一套严措施,严防资金风险,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把城改工作牢牢抓在手里、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争当太原市城改排头兵。”晋源区区委书记王立刚信心坚定。
本报记者 王波 通讯员 杨润德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