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我省交通运输系统极不寻常的一年。针对稳增长的艰巨任务,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坚持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并重、公路建设与运输站场建设并重,深入开展“项目见效年”活动,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项目管理,全年完成投资257亿元,完成计划的122.4%。道路水路运输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坚持建设与改革并重,积极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交通运输管理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然而与先进省份相比,当前我省交通运输工作中仍面临许多突出矛盾。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落后,交通债务规模大、风险高,化解债务、防范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行业管理粗放、行政执法不规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滞后,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农村公路、农村客运“通返不通”问题比较严重,此外党风廉政建设任务艰巨。
2015年既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之年,又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还是我省全面推进“六大发展”的第一年,面对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山西交通运输系统应当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实现省委王儒林书记批示所要求的“探索六权治本,发挥好抓点引路的作用,为全省探索出一条路子”?并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李正印说:“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要实现科学发展,动力从哪里来?必须坚持不懈依靠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应该多管齐下,在加大改革创新、促进投融资、加强债务管理、推进简政放权等方面积极进取,有所作为,这样才能应对自如,才能赢得这场挑战。”
认识新常态——主动而为力推改革
走势研判:当前,交通运输系统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事企不分等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重大障碍。“对山西而言,无论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是党风廉政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都与改革比较滞后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通过改革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和动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李正印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就“适应新常态”问题分析说。“交通运输系统正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进一系列改革。”
应对措施:着力于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我省交通运输将全力推进各项改革。
加快推进交通企业及高速公路资产债务重组改革。推进省交通投资集团、省高速公路集团、省路桥建设集团资产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高速公路投资、建设、经营市场主体;分批逐条推进政府还贷高速公路权益转让,力争用2-3年时间,全省经营性高速公路比例提高到60%左右,高速公路政府性债务下降60%左右。
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加强规范管理,注重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职能清晰、规范有序的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新体制。
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建立规范的支持交通发展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采取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路、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党政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改革。积极探索推进普通干线公路建设管理体制、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适应新常态——发挥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走势研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适应新常态,交通运输系统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继续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加强公路建设、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应对措施:按照省政府开展“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的部署要求,我省今年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完成投资245亿元的目标任务。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安排投资175亿元,新建、续建17个项目,建设里程906公里;普通干线公路建设安排35亿元,建设规模300公里。全力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干线公路三年建设计划,抓好《国家公路网》《山西省普通干线公路网》新增项目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安排35亿元,建设规模3600公里。全面完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三年建设计划,继续推进重要县乡公路改造和旅游公路建设,全面实施通村公路完善提质工程;运输站场将重点抓好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加快太原客运南站、大同客运东站、阳泉客运南站、吕梁新城客运站等客运枢纽建设。
引领新常态——着力管理服务提升
走势研判: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交通运输要更加注重服务国家战略。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机遇,立足我省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际,超前谋划,统筹推进,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做到生态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实现包容性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应对措施:我省正在研究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新型城镇化交通发展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依托重大交通轴线布局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培育第三方或多方物流,促进交通物流业提质增效升级。
继续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加大运力投放,完善线网规划,构建城市地面公交骨干网。支持太原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公交都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推动同城化公交、城际公交、城乡公交和城市公共自行车融合发展,推进长途客运接驳系统建设,推行汽车租赁等多样化交通服务方式。规范城市出租“电召”“网召”服务;切实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继续推广预防性养护,有计划地推进老旧油路大中修工程;深入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和节能减排。要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业务相融合,重点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全国联网工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严格落实省政府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继续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LNG加气站建设,鼓励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运输车辆,推进货运车辆标准化。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