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育
太原杏花岭区后小河小学教育集团2024年春季学期期末学情质量分析会
善分析 共反思 行致远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与思的结合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善于反思方能厚积薄发,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为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管理,在反思总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7月2日,太原杏花岭区后小河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分别进行了期末学情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细致入微,全面评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严谨与精细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四门学科老师从测评导向、学情诊断、能力发展、教学反思、策略跟进等方面展开细致入微的分析。
语文·“语”时俱进,“研”无止境
语文学科质量分析会上,各年级教师代表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深入剖析学业测评命题与学生表现,通过详实数据全面审视学业诊断情况,并提出针对性教学策略。
赵蓓老师认为,三年级试题紧扣教材,结构化的设计思路,注重题与题之间的联系。通过设置大主题,大情境,有效的将语言运用与生活实践形成链接,训练语用表达,发展思维能力。
四年级张春会老师表示,通过集体备课,清晰罗列出本学期的语文要素,并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以贯之,孩子们的学以致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年级崔世红老师指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时对学生开展逻辑思维训练活动,进入高年级,要有意识训练学生审题分析的能力。在写作指导中,强调文章的结构和层次,使内容更有条理、有逻辑。
六年级李静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本次学情质量监测的整体特点和今后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要改进课堂评价,探索以评促学;尝试任务驱动,推进课外阅读;研究作业设计,提升核心素养;关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梁涛老师就教学方向与命题研究给予指导,提出具体建议,明确了未来的教学路径,做生活和教学的有心人,要有敏锐的情境意识,及时积累鲜活的语言材料;关注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的落实,引导学生要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要研究命题并尝试命题,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不走过场,要让知识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要关注语文要素的纵向联系,读懂教材编写的“前世今生”。
在老师们交流的基础上,孟校长提出学情质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课改“风向标”,更好地“诊断与改进”今后的教学。学情质量分析的要求是依标扣本找方向;归纳学情探根源;丢分背后寻本质;素养导向有方法;教考一致促衔接。
她希望全体教师可以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从现象分析到本质分析,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蓄力前行。
数学·以终为始,向质而行
数学组最可贵的是每个组都是组长来进行学情质量分析,而且分析的质量非常高。
三年级数学组贾茹老师以“突出素养导向,聚焦关键能力”为主题进行试卷分析,此次学业诊断重视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贴近真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渗透学科融合。在分析学生答题解析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体会到只有紧跟课本,关注基础知识,才能助力学生提升思辨能力和整合能力。
四年级数学组张武娟老师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新课标命题原则出发,指出本次试卷以新课标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具有基础性、导向性、发展性;对典型错题进行详细分析,让老师们明确应脑中有“标”、心中有“数”、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指导有“策”。
五年级数学组常琳老师从依据课标,紧扣本质,发展数学素养;依据课本,回归教材,渗透数学思想;依据练习,举一反三,培养推理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学情质量分析。要重视重难点知识的考查方式,注重情境创设的生活性,育人功能的导向性,画图实践的可操作性和数据统计的意义性。老师们能够具有很强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能够依据试题,再返观课本当中例题,提出更优化的典型题目教学方式。
六年级数学组蒋媛老师进行了分享,大家深深感受到学业诊断在课标要求的遵循下,凸显育人导向,关注数学本质,一题多考,注重创设真实情境,考查集合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试题比例有所提高,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重视计算能力和算理理解等。老师们就某个数学知识点,形成三至六年级的纵向联系,以及近三年来质量监测的横向贯通。提出了深度思考和改进建议: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成艳斌老师从命题理念和全体教师进行交流,他指出,命题理念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新课标下命题理念的整体功能是诊断和改进,有三个着力点:真实情境,过程性思考,隐性素养达成。成老师对老师们提出的疑问和困惑进行答疑,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他告诉教师们要加强关注学生,看懂学生困惑,在诊断过程中要基于数学本质合理判断学生答案出现的问题。
英语·靶向施策,精准提质
“善总结者得其智,善分析者得其谋。”英语学科教师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从试卷命题、试卷整体情况、错因分析及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反思。聚焦共性问题,开展深度思考,探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三四年老师认为学生英语学习需要在教学中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及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联系所学知识自主整理形成思维导图,使知识结构化。
五六年级老师提出:应运用多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将知识结构化,注重思维辨析能力及语用输出。尤其到了高年级,要把知识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和语篇意识,着眼于整体。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王红丽主任就整体出题导向进行了深度挖掘和解析,提出多种阅读及写作策略。要重视语篇仿写,并梳理语篇逻辑,及练习书写。要以读促写,从整体出发,通过多模态语篇及真实情境,提升英语语言素养,形成思维辨析能力。
科学·科创思维,致知力行
科学质量分析邀请了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科学教研员马乐老师莅临指导,副校长解红及全体科学教师参加。
三——六年级的教师分别针对各年级的学业诊断现象及数据进行归因分析,模拟学生做题的思路,探寻学生失分的原因,最终找到题目背后所指向的科学素养的缺失,进而确定改进措施。
马老师对学校注重实验探究,注重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指出: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需要“应教尽教、学足学好”。作为教师,“应教尽教”的关键在于课堂主阵地,在于能找出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重要节点,通过搭建起知识和经验之间的桥梁,高效引领学生体验实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减量提质”。
行动计划:明确方向,砥砺前行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让教学智慧传递,让教学经验沉淀,让教学成果固化。坚持立德树人 彰显学科价值,突出素养导向 聚焦关键能力,紧密联系教材 实现教考衔接,关注时代热点 强调实践参与。学校将继续坚持小河水滴石穿的精神,把躬耕态度和育人智慧融入到每一节课,在育人方式变革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打造高质量教育而不懈努力!
来源:后小河小学教育集团
编辑:师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