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育
笔墨亦可生药香 太原杏花岭小学教育集团学子探索诗词古韵里的“晋药”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中医药文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近日,来自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的赵海霞医生,为太原杏花岭小学教育集团四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中医药科普课程之旅,其中四年三班和四年四班全体同学现场参与学习,其他班级同学在教室通过直播线上观看。这次活动,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赵医生为孩子们打开了中医药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深度领略晋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晋药之源 历史流芳
山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素有“北药宝库”之美誉。其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从“剪桐封弟”到“改唐为晋”,再到“春秋霸业”与“三家分晋”,三晋大地的历史变迁为晋药文化的孕育提供了丰沃土壤。
晋药作为道地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鲜明的地域属性和不可模仿性。2020年11月,山西省卫生健康委遴选出黄芪、党参、连翘、远志、柴胡、黄芩、酸枣仁、苦参、山楂、桃仁这10个品种为山西“十大晋药” 。它们是山西中医药资源得天独厚的生动体现。
本草风华 诗词寄情
在科普课程中,同学们宛如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时空之旅,穿越于诗词古韵与晋药世界之间。苏轼的“黄芪煮粥荐春盘”,展示了北宋时期黄芪在民间饮食中的身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当代的“盘头狮子扎根深,一寸参须一寸金”,将潞党参的形态与珍贵描绘得淋漓尽致;“千步连翘不染尘,降香懒画蛾眉春”,把连翘花开时满枝金黄的美丽姿态,比作金光闪耀的绶带,赋予其诗意的浪漫;元代王冕的“在山虽无荣,出山有何好?清流混潢污,远志成小草”,借远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远志蕴含的淡泊名利之意。
唐代杜甫的“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借柴胡传达了友人之间的关怀与情谊,展现了柴胡在古人情感交流中的特殊意义。《诗经·小雅·鹿鸣》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芩”,以灵动笔触展现了黄芩在自然中的模样,让同学们领略到其质朴的原始气息。
明代刘基的“雍雍鸣雁来,灼灼酸枣红”,生动描绘出秋日酸枣果实红得鲜艳夺目的景象,传递出山野间的自然之美。清代赵瑾叔的“未必人参一例尊,尝来味苦锁眉根”,突出苦参之苦,展示了苦参在中药苦味中的独特地位。陆游的“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驴来憩野人家。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采碧花”,勾勒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山楂的红果在其中点缀,体现出它在民间生活中的烟火气。《燕京岁时杂咏》中的“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描绘了腊八节的民俗场景,体现出桃仁在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的角色。
一首首诗词,不仅是文人墨客的情感抒发,更成为同学们认识晋药的独特窗口。诗词与晋药相互交融,让同学们深刻感悟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感悟传承 启迪未来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经验。此次活动,对四年级的同学们而言,是一次收获满满的知识之旅,大家不仅认识了十大晋药的形态、特性与功效,更透过诗词古韵,触摸到晋药背后深厚的文化脉络。同学们将带着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与敬意,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新生力量,让这一古老而璀璨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未来,杏花岭小学教育集团的同学们将在探索中医药文化道路上,收获更多的精彩,书写属于他们的文化传承篇章!
来源:杏花岭小学教育集团
供稿:曹梦瑶
图片:冯茜诺
编辑:师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