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论坛

通过“城中村改造面对面”浅析做好主题报道的技巧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冯 蕾 发布时间:2016/10/18 15:46:30

2015年,太原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了“城中村改造面对面”大型系列时政访谈节目。节目播出后,立刻受到了市民的热切关注,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平均收视超出日常节目的两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真正做到了既叫好又叫座。如何将主题报道做的领导满意,群众喜欢呢?通过分析“城中村改造面对面”大型系列时政访谈节目,我认为有以下技巧。

一、鲜活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

城中村改造是当年太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进入十月,距离年底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城中村改造目标能否完成?工作能否做好?成为涉及城中村改造的小店、迎泽、杏花岭、晋源、万柏林、尖草坪城六区和经开区各级领导心里最大的担忧。这个时候,各级各部门急需新闻媒体加油鼓劲、提振精神。于是由太原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委宣传部和太原广播电视台具体承办的“城中村改造面对面”大型系列时政访谈节目正式推出。

从内容上讲,城中村改造既是当年太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又是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广泛受人关注。同时,这其中本身也有很多故事,而且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有真诚度,有真实感。

从形式上讲,节目中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之间牵起三点成一线的清晰脉络,再加上事先采访好的短片,构筑起话题多维的空间。同时主持人从自身形象、语言风格、思维衔接方式来看,也是走了一种以平民化的方式和视角去展示、表述和传达,与老百姓更容易沟通,更能得到群众的认同。这就是形式很好地承载了内容。

这种讲故事的形式,更抓眼球。电视节目要成功,首先必须会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个节目也是很好地贯彻了总书记的这一指示精神。所以在做主题报道的时候,首先要抓住鲜活的报道内容,在根据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表现形式,二者互为基础,是做好主题报道的基本条件。

二、理性思考与感性认识的有效统一

对城中村改造的有关政策解读、城市建设规划、产业发展等,以及公开、公平、公正这些原则,都是理性的东西,而这些理性的东西通过电视短片和与有关领导的对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解决老百姓自己的切身利益问题,比如老人养老的问题、孩子教育的问题、生产生活问题,还有留得住乡愁的问题、历史记忆的问题等等,这些又都是感性的认识,也是最抓眼球的问题,而这些感性的东西通过与百姓的采访、对话又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展现的形式,又是那么自然,保持了生活的原生态。

这两者在节目制作中得到了有效的统一。理性的话题通过感性的认识,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思考有效地交织和统一,增强了观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力。理性思考是主题报道的筋骨,感性认识是主题报道的血肉,将二者有效统一,才能使主题报道相得益彰、交映生辉。

三、舆论导向与宣传活力的最佳平衡

能够牢牢把握宣传导向,围绕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根本属性,把贯彻落实太原市委、市政府的精神作为基本原则,做到了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能够坚持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激发了全市人民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强大的正能量。

同时节目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形式、精彩的故事、精心的策划反映了城中村改造方方面面的工作,无论是现场也好、采访短片也好,都很有活力。主持人用老百姓的话来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让老百姓自己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特别是在节目中,还能够通过矛盾的再现和矛盾的解决来增强可看性和吸引力。

四、官方预期与民间情感的高度融合

通过一系列电视手法,以及主持人对话题的把握和掌控能力,特别是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三点一线,结合采访短片,给人形成的立体空间感,使主持人、各级干部、人民群众三者有效联动,产生了强大的共鸣性和更真实的现场感。节目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也拉近了与官员的距离;展示了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也宣传了广大群众的真情配合;实现了官方的预期,更照顾了民间的情感。

这个节目也很好地把握住了电视的受众定位。目前电视的受众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和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节目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受众群体,也使广大的电视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时每天一期,每期一区,每期不同的主持人,每期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晋源区重点是民生问题的解决,尖草坪区重点是产业规划,万柏林区重点是工作人员的拆迁工作等等,既使观众避免了审美疲劳,也对期与期之间、区与区之间、主持人与主持人之间,无形中产生了对比和竞争。这都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和收视率的有效手段。

通过分析“城中村改造面对面”大型系列时政访谈节目,我认为作为主流媒体要做好主题报道,应该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和关注点,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继续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反映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电视节目要让更多的老百姓走进演播室,跟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面对面、心贴心,使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公信力,真正让主题报道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