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都市类媒体的创新路径 马继玲
向社区下沉,在服务社区中挖掘自身价值、实现华丽转身,是不少传统都市类媒体认同的转型方向。然而,面对社区这一公认的“蓝海”,要想畅游其中并非易事。媒体融合时代,传统都市类媒体应如何扬长避短,以改革思维、创新办法,面向社区挖潜力、求效益、促转型?
一、着眼社区 转型发展着力点
从国际国内发展经验看,社区媒体具有不可小视的生命力。在最早出现社区媒体的美国,以社区报为代表的社区媒体,面对报业亏损局面,表现一枝独秀。国内这方面起步虽晚,但在上海、北京等地,一些传统媒体顺应报纸“下沉”、受众细分的趋势,在社区报发展中亦取得可观的效益。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社区治理必不可少,社区媒体因之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说,通过信息服务,它上能接党和政府的“天线”,下能接居民群众的“地线”,在意见沟通、凝聚共识、服务民生、增进和谐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社区媒体的潜力毋庸置疑。不过,传统都市类媒体在转型中要将这种潜力与可能转变为现实并不容易。究其原因,其一,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媒体融合呈现端倪,传统都市类媒体面对读者阅读习惯改变、发行量锐减的情况,尚未重建与读者沟通的新方式新渠道,自身公信力强的优势亟待重新发挥;其二,在经营上,需要及时转换思路,按照互联网经济规律来运作。
二、发挥优势 内容为王吸引人
要想打造成功的社区媒体,信息的贴近、服务的周到是最基本的要求。社区媒体必须具备信息和服务价值,这种价值可以体现为天气、票务、演出、福利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类信息,也可以将社区居民作为报道对象,反映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可以说,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媒体,要想在社区赢得人气,必须坚持“内容为王”。
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体“你提供什么我读什么”的单向供给模式,在融媒体时代,用户信息需求越来越宽泛、越来越挑剔,内容供给模式早已成为“我读什么你提供什么”。这就需要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从供给侧、需求侧同时发力。
首先,服务性是“王道”。如北京一些社区媒体,通过微信平台做商业排行榜,对周边酒店饭店等进行排行。每隔一段时间,还会请来大学生“扫街”,沿街寻找新开店的商铺,更新信息,满足了网友和广告商需求。其次,要学会站在区域内说事。社区媒体可以报道社区内幼儿园、小学的文艺比赛,可以曝光社区内的脏乱差现象,甚至可以报道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总之,贴近社区,就是要多报道居民身边的事儿、本片区的事儿、突发重大的事儿,以及网友提供的有意思的精彩的事儿。如:韩国留学归来的90年小伙征女友,太原某地细化就近入学标准,等等。这些信息可能涉及教育、交通、医疗等方方面面,可以说包罗万象。
女为悦己者容,面向社区居民的新闻也一样。传统都市类媒体作为专业纸媒,在新闻标题、内容制作方面具有核心优势,有专业化的团队、有深厚的积淀。如何发挥核心优势?一定要取长补短,适应移动阅读、碎片阅读时代的读者新需求。一方面,要坚持媒体格调,避免庸俗、低俗;另一方面,创新方式,增强传播的效果和力量。比如“单双号限行第一天,回龙观路况简直啦……”“某银行取出两张100元同号假币,真是醉了!”通过有亲和力、生动活泼的语言,与读者“交朋友”。
三、增强互动 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精做内容的同时,社区媒体要想求得生存,还必须关注经营之道。通过与读者深度互动,打通资源“变现”的最后一公里。
举办活动,是社区媒体的一条“生命线”。笔者曾深入调研北京部分社区媒体的经营方式。比如,回龙观社区媒体以举办活动为特色。保姆见面会、海鲜冰棍试吃大会、超级回声歌曲比赛、亲子嘉年华……该网站每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有数百次,几乎每周都有多场活动,人气十足。每场活动都有赞助商,有早教中心、潜能开发中心、国际艺术团、美术音乐培训机构等等。再如望京社区媒体经常举办官方、亲子类活动。官方类活动,有的是免费参加剪纸大课堂、免费体验健身课,有的是试吃某五星级酒店大餐一次,通过提供“天上掉馅饼”式的服务,既使粉丝、读者受益,又拓展了广告业务市场。亲子类活动则以钢琴学校、民间舞蹈学校、早教学校、中小学生英语学校等各类机构的免费体验课为主。与此同时,深度和读者互动,举办大型的公益性活动。比如,社区邻里节、红领巾活动等,让社区居民参与进来,在服务社区建设的同时培育媒体生态,实现居民、媒体、广告商的“三赢”。
不难看出,面向社区发展,传统都市类媒体大有可为。同时也要认识到,在打造社区媒体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几件事情。一是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社区媒体的从业人员,既要集传统媒体、新媒体业务能力于一身,又要了解居民需求、具备民生情怀。同时,还要引进技术、经营、管理方面人才。二是选择社区先行尝试。可结合本地实际,在一些规模较大、人口密集度高的新兴小区作为试验田,探索社区媒体发展路径。三是要注意保护好纸媒公信力。公信力是基础,也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宝贵资源和生命线。传统都市类媒体不应直接照搬自媒体简单、直白的传播方式,应在吸引借鉴的基础上,坚持社会责任,弘扬先进文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山西晚报)
责编:小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