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转型转型

浅议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校对

来源: 作者:连文艳 发布时间:2018/12/25 10:24:15

校对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做一名合格的校对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广博的知识,长期的经验积累,良好的心理素质,查错除错的能力。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见报内容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包罗万象。因此,对校对人员个人知识储备要求越来越高,校对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那么,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校对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校对工作的重要性

校对工作的责任重大,校对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编辑工作,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其作用是将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从而保证出版物的传播价值和积累价值。一张报纸的质量好坏,校对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报纸不仅应该图文并茂,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更应该语句通畅,用词准确,无任何错别字,逻辑性强,尤其应保证不发生政治性的差错,原则性的差错和会使内容发生重大误解的差错,这样才能有助于读者增长知识,愉悦精神之作用,这份报纸才能被读者认可。

二、校对人员要有“三心”即耐心、细心、责任心

校对工作对校对人员要求较高,它不仅要求我们熟练掌握校对符号和校对技巧,还要求我们有广阔的知识面,除此之外,校对工作还很考验校对人员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三心”缺一不可,否则就很难成为称职的校对人员。

校对人员首先要有对工作负责的精神,责任心是搞好校对工作的关键,也是提高报纸质量的制胜法宝。校对人员还要有耐心和细心,这就要求校对人员要遵守校对的规律,实事求是,在校对工作中要静下心来,聚精会神,遇到问题要追根朔源,辨其真伪。这样就会大大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报纸质量。

三、校对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储备

校对工作,常常被人们认为不是重要的岗位。其实,做一名合格的校对并不是那么容易。他要校正编辑、记者及其他撰稿人的稿子,这就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撰稿人的水平。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校对员,做一名好的校对必须以提高两个素质为核心,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积累,要多看、多学、多记。多查阅工具书,掌握较多的词汇,多总结规律,熟能生巧,在工作中要用挑错的眼光看待文字,带着审慎和存疑的心态去检查,平时就要培养细致通读的阅读习惯。例如现在不少人常将“分”写成“份”。像“份内事”其实是“分内事”;“有着特殊的份量”应为“有着特殊的分量”;“犯罪份子”应为“犯罪分子”。“身分”是符合字义的词汇,但因为公安部门发放证件时使用了“身份证”,这个词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不要写成“份量”。

又如“副”与“幅”。对字画习惯用“幅”,而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如“一副对联”。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中药的汤药时,用“一服药”。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现代汉语又在不断丰富,所以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校对人员要努力提高新闻校对业务能力

校对并不是简单、重复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重要。它相对枯燥,却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它是报纸流程的最后一道“关口”,这道关必须把好。不仅要把好政治关、文字关,还要做到细致、细致、再细致,包括文字、日期、报头、标题、字体、字号、重稿、文字走没走完等细节工作。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校对合适,还要考验校对人员的校对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有些固定的用语和文字平时校对人员就必须掌握,如“作”和“做”。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多写作“作”,如“作文、作对、作罢、作怪、作成”。具体东西的制定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饭”。“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写作“做为一个领导干部”。“做贼心虚”不能写作“作贼心虚”。“作贡献”和“做贡献”这两种用法,目前并行于各种文字组合,国家语委的汉语规范化专家们倾向于推荐使用“做贡献”。但实践中很难规范,建议在同一篇文章中使用统一的用法。

又比如温度的标示,一般使用摄氏温标标注温度单位。“摄氏度”应连用,不能分写。如:“8日的气温下降到零下3摄氏度”,不要使用“8日的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3度”。关于铁路“上行”、“下行”的规定,我国铁路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叫做上行;反之叫做下行。“左岸”、“右岸”的表述,也有讲究。面向水的流向,左侧江(河)岸为左岸,右侧为右岸。这一术语现在被认为不利于普通读者理解江(河)流的流向以及一些非东流江(河)流的方位。因此,在报道中应尽可能用东南西北的方位概念来描述,即“东岸”、“西岸”、“南岸”、“北岸”。

我报《报纸差错责任追究与奖罚办法》等制度也是通过奖惩提高校对质量的方法,但提高校对质量主要还是要靠提高校对人员的业务能力。

五、校对人员要有奉献精神

鲁迅先生说过:“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他为我们阐明了校对存在的价值,体现了校对的重要性。这也充分说明了校对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没有一种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精神,要想把校对工作做好确实很难,这就要求校对人员要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心胸,要有对工作、对作者、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必须自始至终对每句话、每个字、每个标点都要严谨负责,一丝不苟。一个负责任的价值观,是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但也最不容易短期建立,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地喜爱校对这份工作,那么他才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想尽一切办法做好校对工作,为了自己的喜爱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总之,要干好校对工作,做一名合格的校对,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校对人员不断提高文字和理论水平,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掌握技术和工作规律,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字不略过,一字不妄改”一步步接近“零差错”目标。

(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 

责编: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