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转型转型

党旗下成长的三代农信人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6/7 17:23:55

有一种担当,叫做坚守;有一种态度,叫做默默耕耘;有一种传承,叫做代代相传。国亮国斌两兄弟,从小就在农信家庭里长大,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爷爷、父母的农信故事。他们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用算盘见证丰收好景,用背包承载百姓希望,用笑容载满真诚服务。他们用三代人的行动,诠释了“农信人”的含义,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用各自的青春见证着农信70载的发展与进步。 



爷爷的自行车

每当人们在田间地头农忙时,随着一声声清脆的铃铛从远处缓缓飘来,总会看到一个骑着一辆铮明瓦亮的黑色“永久牌”自行车,后座上放着一个绿色帆布包的人,他就是成根英。1975年,成根英进入石圪塔信用社参加工作,那年新中国农村金融事业扬帆起航,农村信用社破茧而出。他说:“帆布包里放的全是乡亲们的票据和取出来的钱,我可得好好保管。”为了发展业务,他迈着双腿,背起挎包,顶风冒雨,走街串户。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次次奔波,一滴滴汗水,骑着他那辆老式的大梁自行车,挎着脱边的背包,走遍了乡村的角角落落。了解他们的养殖情况,了解他们的金融需求,解决他们的各种困难,身体力行的把金融支农政策带到了千家万户,看着许多村民因有了农信贷款的支持从此走向了富裕路,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每每翻开老照片时,两兄弟看着爷爷和陪着他“征战四方”的自行车站在一起时,他们心中的敬佩与向往久久不能平息。


父亲的一把老算盘

父亲的桌上总是摆着一个算盘,“算钱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要算错账,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兄弟俩参加工作后听到的最多的叮嘱。父亲成文林1982年参加工作,成为他们家第二代农信人。他总是背着挎包活跃在田间地头,一边和村民聊着收成,一手打着算盘计算存款利息,有时也下地帮衬着,因为他的朴实担当和认真负责,村民们遇到难事,常找到他,他总是不辞辛苦,工作时间里更是从未算错过一笔账。

一把老算盘,记录了老一辈农信人辛苦创业的岁月。在兄弟俩的记忆里,一个珠子一个珠子拨动的清脆声音,是他们对父亲的工作最深刻的记忆。



母亲的初心坚守

母亲成秋萍于1994年进入石岭储蓄所参加工作。小儿子国亮从小就身体不好,几乎每个月都会生病,一病就是一星期,着实让这位老母亲操碎了心。有次小儿子发高烧,又哭又吐,嘴里直叫“妈妈”,可母亲却在三尺柜台内,为排着长队急等钱用的人们办理着业务,不能回家照顾病中的儿子,母亲疼在心中,工作期间却从未离开过柜台半步,直到营业厅内最后一位客户办理完业务,整理完毕今日全部的资料以后,急匆匆地骑着自行车往家里冲。

成初心易,守初心难,是啊,母亲作为农信社人,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农信人的初心永恒,用青春和热血传递着一代又一代农信人不忘本色的伟大初心。



哥哥的率先接力

2006年,成国斌毕业后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榆次农商银行的大家庭,接起爷爷、父母手中的接力棒,正式成为他们家第三代农信人。工作15年的他,现任榆次农商银行营业部客户经理,点点滴滴一路走来,干过柜员、科员、零售、信贷等工作,父辈的三农情怀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让农民贷款像存款一样简便”的服务理念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他始终与三农站在一起,深入基层,深入网点,深入客户,为三农带去最新的支农措施,给予他们最贴心的资金支持,截止目前,成国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000余万元,个人揽储达900余万元。



 弟弟的奋勇前行

2007年,成国亮紧随哥哥的步伐,也成为他们家第三代农信人。他现任榆次农商银行经纬路支行运营主管,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刻的理解,深深牢记父亲“到农村信用社工作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不能怕苦怕累”的教诲。参加工作十几年来,他始终扎根于基层,继续传承了父辈那种业务钻研、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截至目前,成国亮存款余额达1300余万元。

 国斌国亮两兄弟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中发光发热,父亲经常对兄弟俩说:“到农村信用社工作,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不能怕苦怕累。”工作以后,兄弟俩才真正地体会到父亲对他奋斗一生的农信事业,有着那样炙热的情感。如今,爷爷已是耄耋之年,每次兄弟俩去看望他,他都会提起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点点滴滴,农信从农村而来,时刻念着与“三农”的鱼水之情,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金融地领导者,扶贫帮贷尽心尽力,走乡串户无畏风霜雨雪,变的是日新月异的产品和服务,而永恒不变的是农信扎根农村的决心,支农惠农的恒心,更是他们祖孙三代对农信事业的真诚和深情。

这是属于他们家三代人的时代缩影,我们同样作为农信事业的“接力棒”,新时代的传承人,讲好新时代的农信故事,尽己所能,让那“背包精神”发光发亮,变得熠熠生辉!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