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来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落户当地,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众增收。然而,在国家节约资源、保持生态的政策大环境以及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以笔者所在的山西省黎城县为例,该县中型企业主要集中在铁矿、钢铁、焦化、玻璃等传统产业;小微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零售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等行业领域,目前整体上普遍存在着经营风险加剧、企业增速放缓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限制力度,使得该县以钢铁、焦化、玻璃为主的传统高能耗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少企业仅仅勉强维持经营,有的甚至已出现亏损现象。以该县焦化企业为例,2014年3月,企业每吨炼焦煤的平均价格为700元左右,每吨焦炭的价格约为900元,而1吨的焦煤大概能生产0.7吨的焦炭,也就是说,原材料的价格与成品焦炭的价格持平,企业利润几乎为零,煤焦化企业只能依靠下游化产品维持生产。 二、企业用工短缺。企业用工短缺可以说是个普遍现象,特别是企业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高端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如仅蓝天燃气一家企业,就短缺实用技术人才30名、高技术人才5名,企业运行面临困境。一方面是由于工资水平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大中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如该县中小企业一线工人的工资每月平均为2000元左右,而在北京或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工资每个月至少在5000元以上,本地人才也不愿留在县里,纷纷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普通员工甚至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缺乏责任感,不能与企业共患难,导致企业人心不稳,人员流失快。 三、企业管理滞后。该县中小企业基本上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用人机制以及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任人唯亲的现象在企业中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受到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冲击后,其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差、吸引人才难、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缺点显现无疑。 四、市场竞争力弱。目前,该县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的利润率和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对传统产业的限制,企业市场竞争力就显得十分脆弱。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1.树立现代化企业经营理念。各中小企业不仅要对自身企业的目标、盈利模式等有一个超前的规划,还要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整合本企业内有限的资源,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2.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着重抓好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市场管理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全新的企业管理体系。 3.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降低成本,真正使企业从能源、资源消耗型向节能、环保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4.加强企业人才培养与管理。中小企业应树立全面的人才战略,重视人才管理体制的建设,培养企业内部各阶层的骨干人才。通过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经营理念上的创新,用人观念的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发展,真正做到引进人才、利用人才、留住人才,增加企业自身对各种人才的吸引力,从而使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稳定、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 1.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缺乏问题。首先政府应鼓励、支持和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范围和力度,在提供贷款上降低门槛、减少贷款环节、简化担保程序;其次应鼓励中小企业之间成立资金信用担保协会,为其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第三是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国家金融政策,用好、做活本地的企业融资环境,提高各类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能力和放款意愿。 2.培育符合本地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制定适合本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真正起到为中小企业卸重负、添动力的作用;其次还应积极推动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立。 3.实现区域内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利用市场发展规律,整合区域内中小企业的现有资源,推动区域内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理分工和协作关系,有效开展区域内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作者单位:黎城县项目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