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社会责任的覆盖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不同人因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广播编辑从事的是一项文化积累和传播的工作。是对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组织和加工的工作,因此广播编辑的社会责任有着深层次的重要意义。
一、广播编辑社会责任分析
(一)广播编辑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决定了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
广播媒体传播的内容复杂而丰富,既有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又有社会生活信息的发布,还有大众娱乐信息的传播等等。
广播媒体的这种职业特点和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自觉地履行媒体属性特殊工作赋予其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广播媒体信息的发布具有引导社会情绪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是社会信息发布的权威机构。广播编辑在话筒前说的每句话、表达的每一个观点,对社会舆论和社会情绪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广播编辑作为社会信息的宣传者和社会公众的代言人,必须要对广播的内容负责,必须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广播媒体中发布的信息都是经过广播编辑进行二次再加工而传播的信息。因此广播编辑必须要具备高度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感,必然无法扮演好其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完成角色中应该完成的任务。广播编辑作为信息的再创作和传播的重要一关,必须要本着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做好广播的编辑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岗位的要求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职责。
(二)广播编辑岗位职责要求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
广播编辑的岗位工作职责包括选题、稿件审核、内容编排等。
广播节目的制作要结合节目的特点进行选题。广播编辑在进行选题时,要与主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包括报道的思路、制作的要求,及时地追踪记者的动向,把握好选题的进展,才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正报道计划。节目中的稿件的来源来自多种渠道,比如上级党委政府的通知、各大电视台、报纸媒体、网络门户等,必须要对稿件进行认真、严谨的审核。节目内容的编排一般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分多条进行报道,内容上有关联性,通过广播编辑的导语串联编排在一起。
从广播编辑的岗位职责实际工作中看,广播编辑往往由主持人一人完成广播节目的采访、编辑和主持,因此也呈现广播编辑岗位工作往往不被重视的现象。但广播编辑实际是节目播出的最后一道关口,是信息传播前的最后一道闸门。因此必须具备自觉“把关”的意识。这种“把关”的意识包括:政治关,在节目的选择和制作中站稳政治立场、把握好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政治意识;节目质量关,按照节目的要求提升节目质量,节目质量的提升贯穿于稿件的选择、修改、制作和播出全过程中;职业道德关,广播编辑应洁身自好,抵制各种关系稿件、人情稿件。
二、广播编辑的素质要求
(一)熟练基本功,精通广播业务
当好一个广播编辑来不得半点马虎,首先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其次有相当的文字功底,一个好的广播编辑最好要对音乐音效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这些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越高,编辑的工作能力就越强。
(二)能够尽可能地避免、预防和消灭差错
广播尤其是直播节目,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差错,给国家、广播电台、相关工作人员等造成损失。因此广播编辑要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平对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进行严格把控,高度负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消灭差错。即使没有做到万无一失,出现了差错,也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及时补救,同时不断总结,从中吸取教训,找出有规律的东西,为以后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三、广播编辑社会责任约束机制构建
(一)加强内部管理机制
广播媒体内部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制定广播规章制度,依靠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进行约束、监督和规范信息传播的行为和活动。工作中,每个人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应该承担的岗位责任。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追究到位,避免出现问题、管理混乱,难以证明是谁的过失,无法追究,不了了之。既不能解决问题,又对日后类似的问题没有警示作用。
(二)正确处理好收听率、知名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当前社会是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社会环境中充满了挑战、风险、诱惑和考验。广播电台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可避免地追求收听率来评价节目的效果。广播编辑的知名度高低对编辑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广播编辑还要处理好节目收听率、自身知名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当下,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收听率走向了极端,例如用低俗媚俗来吸引眼球,有的甚至用虚假新闻来夺人耳目。这种节目能够得宠于一时,但却不是长久之计,一旦被识破将臭名昭著,还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以放弃社会责任来换取一时的名声和眼球,实在是得不偿失。
总之,广播编辑的岗位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与其他工作岗位相比,在社会责任方面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作为广播编辑要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把握道德规范,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利己、利岗、利社会。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