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论坛

让每台特种设备都有人管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9/29 10:25:08

特种设备安全行系列报道二十


让每台特种设备都有人管 
 程红波



走进商场,我们可以信步走上自动扶梯,到二楼、三楼;回到小区,按一下电梯按钮,就可以轻松地回到属于自己楼层的家;集中供热的大型锅炉为我们驱走了寒冷的冬日;春天来了,游乐场传来了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特种设备,这是一个很难和我们生活联系到一起的名词,然而,特种设备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长治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特种设备的数量正在以每年15%的增速增长,如何能让特种设备更加安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台特种设备都有人管。

划片定岗,消除监管盲区

走进长治市城区质监分局,可以看到一幅城区区域划分图,每一个区域都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每一个区域都对应一名质监安全监察人员,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监管区域特种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进行了明确标示。据悉,像这样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示意图,在全市14个县(市、区)局都有。这就是长治市质监局为消除监管盲区,确保监管工作不失控而探索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划片定岗责任制。该责任制的制定实施,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做到“四明确、三到位”,即明确监管责任区、监管责任人、监管任务及监管的特种设备种类、数量和企业;安全检查到位、隐患整改到位、违法违纪行为行政处罚到位。目前,全市共划分54个监管区域,明确70名监管人员,全市l427个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纳入监管范围。

一个平台,电梯监管维护得到全面升级

走进长治市质监局电梯信息化监控室,两个大面积显示屏映入眼帘,在这两个显示屏中可以随时调取市区各个小区在用电梯的管理、维护保养和使用情况,并进行实时监控。这是该局为做好电梯监管而建起的电梯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这个平台是利用先进的电子网络技术,对电梯进行实时动态信息化管理,同时具有动态预警、传媒信息、便民服务等功能。平台能够起到监督电梯使用和维保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解决了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能够随时监控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尽职情况,解决了无证人员上岗操作的问题;能够现场识别维保人员和电梯数据芯片以及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芯片,将维保过程和结果及时传到监管平台,解决了维保工作不规范的问题;当电梯超出维保或定期检验期限,系统会自动向维保公司和检验部门提醒,解决了超期未检和超期维保的问题。使电梯使用始终处在大众的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电梯安全。目前,已经有55个单位224台电梯纳入安全监管平台,预计年内可将城区、郊区、高新区所有电梯纳入平台监管范围。

一个标识,车用气瓶充装得到有效规范

“师傅,帮我把气加满。”

“请打开后备箱。”

“对不起!您的车载气瓶没有加贴安全充装标识,我们不能给您加气,请您到对面登记”。

这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与一家加气站工作人员的对话。

目前,全市1800辆出租车、400辆公交车以及部分家用小轿车,都在使用车载气瓶,由于车载气瓶流动性强,监管难度相对较大。为了做好车载气瓶的安全监管工作,该局根据车载气瓶的运行规律,紧紧抓住车载气瓶充装这一环节,对车载气瓶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凡是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载气瓶上面都粘贴有一个标牌标识,上面清楚地登记着车载气瓶使用登记证编号、气瓶编号、车辆号牌以及安全检验周期。各充装单位在充装前要进行详细检查,并建立充装台账,凡是存在安全隐患或相关证照不全的车辆,坚决不予充装,对发现的未注册登记或超期未检气瓶的车辆要登记车牌号并抄报交通运输部门,对违法充装行为要进行依法查处,切实杜绝气瓶充装和使用中的各种违规行为,从充装源头把住安全关,防范因此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分类监管,锅炉安全整治效果明显

在长治市质监局建立的《长治市在用锅炉台账》上面,可以清楚地查找到全市14个县(市、区)在用锅炉的详细信息,并且按照4T以下和4T以上进行了划分。这是市质监局根据全国多年来锅炉易发生事故的特点,把锅炉安全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把容易发生事故、隐患较多的4t以下锅炉作为锅炉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对全市范围内的锅炉进行了不低于一年两次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顿的分类监管和整治,对锅炉管理进行“合规”和“达标”两步走。要求每台锅炉必须满足从设备、人员、制度三项条件达到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积极督促引导锅炉使用单位升级硬件、完善制度,创建锅炉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单位。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共查封取缔违规锅炉近百余台,98%的锅炉按照安全规范要求运行,锅炉分类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宣传整治,安全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使用单位是责任主体。督促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就是要通过专项整治来强化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运行行为。近年来,我们以突出抓好事故多发设备以及薄弱环节的隐患治理为立足点,建立健全了隐患排查治理、重点监控设备的监管长效机制,阶段性地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活动。对存在一般隐患的单位,实行现场查处,现场安全教育;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并实行挂牌督办,登记建档,跟踪督查,做到指定部门、专人办理、挂牌公示、限期完成。同时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多角度、多层面、多媒介的特种设备安全常识宣传、特种设备安全警示教育及《特种设备安全法》进厂门、进校门、进单位、进乡镇、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起了人人关注安全、人人监督安全、人人落实安全的良好氛围,让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得到了有效落实。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