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卫民
文化资源是指文化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历史人文资源、民间民俗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和文化物资、知识产权等。
各级地方电视台既是从属于文化资源范畴的大众媒介,承担着激活和宣传文化资源的任务,又是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新型文化业态从业者,具有先进文化产业优势,如何加强文化资源向电视传播资源的转化,利用电视传播优势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值得人们深思。
一、加强文化资源融合、实现媒介产业转化,是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化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的新形势下,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上具有“拉动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电视传播发掘宣传文化资源,既是电视媒体履行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提高本土文化资源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举。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热度持续高涨,大多数省份都提出了“文化强省”的口号和战略,不少地市也把建设“文化强市”作为奋斗目标。发展文化产业,做好文化资源的发掘宣传是前提和关键。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对文化资源向电视传播产品的转化;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呈现出新的期待,特别是对本地的、身边的文化资源求知欲、享受度明显增强。
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鼓与呼责无旁贷。特别是各级地方电视台,要实现自身特质化建设,更需要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在促进本土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中一马当先,发挥好排头兵和主力军的作用。
找准文化资源的内核和电视表现与传播方式的最佳契合点,实现电视传播对文化资源的再激活与良性互动,为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魅力,激发本地文化产业的活力,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视和加强文化资源向电视传播资源的转化,是电视宣传实现“三贴近”的必然要求。
文化资源凝结着人类无差别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思维活动的结晶。人们为了追求美好和平的生活,把美好的希望寄托于一些物品或者活动“托物言志”,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民间工艺、民俗活动等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与同为文化资源的自然风光、乡土风情等实物文化和文化景观所蕴含的鲜明可视性特点,为电视传播通过直观的可视画面,挖掘、整合和探求文化资源的本质和灵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文化上的亲和力、地域上的亲近感,最能使本地的观众产生共鸣,获得审美认同。准确把握本地观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崇敬感和自豪感,以兼具表现张力和文化底蕴的文化资源作为传播资源,有利于把文化资源和外部形态的表现发挥到极致,有利于彰显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提升公众对文化资源的享受度,有利于本台或频道目标受众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了解与分享。重视和加强文化资源向电视传播资源的转化,就必须紧紧抓住本地人文地理方面的独有特点,满足本地受众的求知欲,使本地观众产生亲切感、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形成强大合力,并吸引外地受众的向往和仰慕。特别是作为地方台,在报道好本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要在挖掘、弘扬本土文化上加大力度,开辟专门的栏目,对本地的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宗教信仰、乡土人情、特产、戏曲等进行广泛深入的发掘宣传,提高本地知名度,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三、重视和加强文化资源向电视传播资源的转化,是电视传播品牌化的重要途径。
重视和加强文化资源向电视传播资源的转化,要充分认识到文化资源同样也是地方电视台的品牌之源。实践表明,电视宣传直面观照“人无我有”的地域文化,电视作品就能洋溢出浓重的本土化特色,以此为基础,电视节目生产经营中的个性化追求也才能变成现实。此外文化资源通过电视传播与时代接轨,在电视平台之上得到了传播范围的扩大和资源的二度更新,树立了更大范围传播效果和品牌效应。
文化资源向电视传播资源转化,关键在于打造精品。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原生态的、散乱的、无序的自然资本,本身并不等同于文化品牌。要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电视传播资源,必须对文化资源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整合,借助文化资源深邃的人文魅力和现实价值,为电视传播增添文化内涵和引力,以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人文视角、高雅的审美追求,为当地和外地受众开启了了解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窗口。
实现文化资源向电视传播资源的转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文化资源打造电视品牌,积极挖掘文化资源潜在的形象表现力和市场机遇,研究受众的精神需求和市场需求,创造富有时代精神,符合人们精神和市场需求的电视产品,灵活适应市场的调节,使得文化资源向电视传播资源的转化与电视事业自身的发展实现和谐共赢。(作者单位:临汾市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