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悠久文明,这些光辉灿烂的文明背后透露着无数先民的智慧与勇气。如何通过艺术手法再现先人昔日的荣光,如何运用现代的光影效果将观众带回到那一段段辉煌的历史当中,这是当今电视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众所周知,摄像机的发明不过百年时间,如果要追溯的历史太过久远,镜头表现就显得力不从心。在历史题材文化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难题。即除仅有的图片资料、拍摄的一些实景资料外,声音资料、影像资料几乎为零。摆在创作者面前的只有一个个口耳相传的传说,或者只有上古留下的一篇篇无影无声的文字,如果单纯靠文献记载与图片处理难免会造成片子最后的效果单调乏味。
在几代电视人努力下,再现拍摄不仅弥补了这一缺陷,而且也得到了业内的大多数认同。再现手法可巧妙地补充历史和叙述的断点,使观众真正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
目前关于真实再现有很多种争论,有些学者认为,真实再现会破坏历史的原貌,歪曲历史,造成以讹传讹。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我们不是当时的亲历者。但笔者认为不能因为难以客观重现就因噎废食,裹足不前。可以换一种方式,将再现镜头进行写意处理,通过神似的表现手法,恰如其分的使用,将许多历史细节展现在观众面前,而这种细节的冲击力可以真正唤起观众的共鸣感。
一、再现 追求似曾相似的意境
纵观国内的一些著名历史纪录片,如《大明宫》、《中国通史》、《辛亥》等,在还原历史方面,大概分有三种形式的再现技巧:象征再现、动画再现、细节再现。
1.象征再现 象征再现主要以虚化处理的情景象征某一种事物,通过选取人物活动或场景的某个、某些局部、细节,以暗示和引发观众的想象进行“再现”的方法。比如在纪录片《辛亥》中,为了表达出武昌城内紧张的意境,在拍摄时,创作者运用匆忙脚步的方式来再现。以礼帽来象征革命同志,再现方式采用不让革命人士出场,也不详细展现会议的整体环境,而只是展示某些局部细节——如步枪、电话等。简单的象征符号就能够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导演的意图。象征再现往往只需要一两个镜头就可以达到目的。
2.动画再现 动画再现是运用先进的三维制作技术,在基本符合历史原貌的前提下,通过较大规模的动画制作尽可能地恢复真实的历史环境,重现具体历史场景,让观众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例如,《大明宫》中,通过动画再现来重现气势恢宏的唐代大明宫、经过电脑三维的处理,就能很好地重塑昔日长安城的恢弘意境。通过高科技的技术手段重现历史场景,渲染了整个片子的历史背景,作品能够顺利地把观众带入所需要的历史空间中。
3.细节再现 主要用来再现某一事情的细节过程。通过一段叙事性的扮演,再现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或过程中一个细节。纪录片《辛亥》中,讲述武昌起义前新军内部的紧张气氛,不安的踱步、急促的电话铃,整个过程就用了一个演员。细节再现是能够刺激人的感觉系统,进而可以攫取人的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使观众可以更容易理解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增强了可视性和可感性。
二、各个电视元素的合理运用
节奏感是片子的灵魂。从初期的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不夸张地讲,每个环节的层层加入都是对整个片子再创作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运用各种元素来为片子的整体节奏感服务。道理很简单,一个片子节奏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看体验。
(1)标示设计 电视艺术一般都需要一个明显的节目标示,通行的标准也同样是构成纪录片包装的要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形象标志有各种变化,但历史文化片“包装”构成的要素一般是采用比较厚重、比较具有历史感的形象标志。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的形象标志就是用传统的书法书写成的“中国通史”字样,这样更能体现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纪录片《望海南》则用鲜明的暖色标示让观众记住海南这片西南边陲所蕴含的独特文化。
(2)色彩 色调 根据不同题材历史纪录片的定位需要,确定包装的主色调。主色调可能是暖色,也可能是冷色。《大明宫》的主色调是暖色调,色彩相对艳丽,这和他凸显出长安城历史、文化的内涵,立足于热爱历史文化的观众的宗旨是有联系的。相比之下,纪录片《辛亥》则偏用冷色调,来体现辛亥革命前夕那种恐怖、紧张的气氛。给人以压迫感,到片尾转为暖色调,来说明革命成功万民称庆的心理变化。
(3)声音 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音效等诸元素。历史文化纪录片的音乐应多选取古乐以及富有情感的乐曲,用民族乐器配出的曲子能与整个篇幅融为一体。有些时候甚至无需看到画面,观众就能判断出导演要表达的情绪。在纪录片《辛亥》中,大量运用节奏快、紧张激进的音乐作为整片的铺垫。加以强烈的声效处理,更使得观众身临其境,音乐的成功运用让观众与荧屏产生了共鸣。通过各种电视要素之间的调节,达到互相依托、互相呼应的效果。比如节奏较慢的画面,可以通过音乐和解说的处理,加快整个片子的节奏;平淡的解说词,就可以通过有冲击力的画面表达出紧张的效果,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其他手段的点金之石。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我国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今天的电视工作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珍贵资料与广阔的创作空间。历史文化纪录片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样态,挖掘和展示厚重的历史文化,既责无旁贷又任重道远。(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