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论坛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6/9 21:33:58

邢玉玲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基本情况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家财政状况严峻。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各国纷纷推出刺激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赤字以推动经济体复苏。高财政赤字虽然促使经济企稳,同时也导致政府债务大增。多数欧元区国家赤字占GDP比重和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均超出3%和60%的欧盟法定上限,尤其以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为重。从相关财政债务指标看,以上四国的财政赤字占到本国经济的比重几乎是欧盟法定上限的2-4倍(见文后表1)。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下调。2010年2月26日,受西班牙经济表现疲软的影响,标准普尔对西班牙信用评级持负面意见,标准普尔目前对西班牙评级是AA+。3月16日,标准普尔发表声明,维持对希腊“BBB+”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以及“A2”的短期主权信用评级,评级前景则从“稳定”下调至“负面”。3月24日,惠誉评级机构将葡萄牙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并警告若葡萄牙政府不改变财政政策,还会有进一步的降级(见文后表2)。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家实体经济复苏缓慢。债务危机国国内财政压力的增大对复苏中的实体经济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据欧盟委员会统计,2009年希腊GDP较同期下跌2.25个百分点,而意大利2009年GDP的下降降幅也创下了二战以来的最大值。

二、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一)危机国经济结构单一导致经济脆弱性高,国际竞争力差,财政收入匮乏。从危机较严重的希腊来看,由于进入工业化时间不长,且自身资源条件有限,导致行业结构不理想,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国民经济高度依赖于农业、旅游业和海运业,其中农业产值和旅游业收入分别占GDP的比重达12%和17%。这种经济结构导致希腊缺少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一些制造业产品,如大型船舶、汽车、电子产品等主要依赖进口,而出口仅以传统的农产品(主要为橄榄和葡萄及相关产品)和初级工业品为主。且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希腊旅游业和航运业都受到严重冲击,2009年前8个月,希腊旅游收入同比下降13.3%,船运业收入下跌得更为严重,达到31.3%。可见,希腊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较差且对外依赖性较高,是许多危机国经济问题的典型表现。

(二)危机国过度依赖房地产经济导致金融危机冲击下受损严重。与美国次贷危机、迪拜债务危机相似,欧洲债务危机也有房地产泡沫的影子。以希腊为例,自1997年开始希腊房价在“奥运经济”的驱动下就一路飚升,2001年加入欧盟后,在全球乐观的经济形势下,低廉的信贷成本、欧盟的援助资金使得大量民间资金加速流向希腊房地产。2006年,当地的房价已是13年前的3倍,每平方米的住房价格也比7年前涨了近2倍,此时房地产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动荡沉重地打击了希腊的私人消费和房地产投资,希腊房价下跌12%,并出现严重滞销现象,新增待售房产达20万套。投资商资金链断裂,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失业人数增加,民众消费能力下降,政府税收受损,财政赤字增加,整个经济陷入混乱。

(三)危机国高福利制度导致财政收支失衡矛盾更加突出。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看,长期以来欧洲国家在高福利社会制度的庇护和工会强大力量的支持下,劳动力工资处于高位,失业救济基数庞大,给政府财政支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同时,危机国还存在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龄化负担较重,希腊每年老龄化负担约占GDP的16%左右,属全欧最高的国家之一,庞大的养老金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的支出压力。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匹配导致危机国债务过度扩张。欧元区自成立以来,一直实行区内货币政策统一管理,经济和财政政策各国自主的管理体制,但由于各成员国经济结构存在不同,统一的货币政策无法适应各国的需要,财政政策便成为区内各国唯一可控的政策手段。在这种体制下,各国财政融资范围不断扩大。分析原因:一方面欧元区长期维持较低的利率政策,各国融资成本相对降低,且独自承担的融资风险相对较小,各成员国可通过低廉的借贷成本来维持经济增长,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解决财政问题;另一方面虽然长期财政扩张政策会引起其他成员国物价上升、货币区汇率上升、出口下降,但却能在短时间内使得本国产出增加、失业下降。因此各国过度实施扩张财政政策,造成了问题的不断累积和金融危机后财政问题不断升级以致最终暴露。

除上述原因外,导致此次债务危机发生、乃至升级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欧元区财政纪律执行不严致使危机国缺乏改善财政状况的外部压力。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欧盟国家大多采取激进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欧盟委员会对成员国大量举债外债的行为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使得部分成员国赤字显著上涨,政府债务问题进一步加剧。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一)应高度关注我国政府隐性债务,切实防范偿债风险。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其自身的承受范围,从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我国政府债务问题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是我国政府的隐性债务以及近年来地方投融资平台规模迅速扩张存在隐患。这些借贷资金大部分被使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给地方留下了隐性赤字和债务负担,造成财政结构性风险。同时,这些资金中大部分都来自于银行体系,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会对银行产生冲击。因此,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估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透明度,做好债务的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切实防范偿债风险。

(二)应谨防房地产市场波动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社会资金的过度性投资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症结。我国地方政府更是以房地产业作为政府财政的主要“靠山”。由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教训可知,房地产行业与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关系紧密,因此应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问题,谨防房价大起大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三)应遵循经济金融发展的普遍规律发展本国经济。这些普遍规律包括政府债务规模必须适度、储蓄和投资必须均衡、社会福利政策和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匹配等。凡违背这些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金融活动,其问题虽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因各种因素而不被暴露,但从长远看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四)对于建立或加入亚洲共同货币区应保持清醒的认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关于亚洲成立共同货币区乃至设立“亚元”的呼声一度高涨。在各版本的亚洲区域货币一体化方案中,各国都谋求区域货币的统一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货币、金融开放政策以及在区域内部实现自由流通,但同时也都强调各国财政政策自主,对超国家的财政监管持保留和排斥态度。可见“亚元”版本同样存在欧元区分散财政政策和统一货币政策的矛盾,一旦实施货币一体化而缺乏必要配套措施,当类似希腊危机的事件发生时,亚洲各国所面临的压力和威胁,将同样甚至更加严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