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永生
8月29日,新绛县娄庄村村头,一条从汾河边延伸过来的直径60厘米的U型水渠里,流淌着汾河水,在不远处的一个分水口拐了直角弯,流入了旁边的支渠,随后便进入了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
“这是今年刚改造修建的新渠,我们开始使用有20多天了,天这么旱,正好派上用场了!”娄庄村委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这个汾河岸畔的村庄来说,今年秋粮的收成会好于往年了。此前的娄庄村,尽管靠近汾河,但水渠严重老化破损,很多地方都是土渠,跑冒滴漏,村民旱季浇地成本居高不下,粮食产量也很不乐观。而今,情况出现了变化。新修成的万余米干渠基本覆盖了全村7000余亩耕地,不仅能及时浇上地缓解旱情,更是把浇地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了。
新增粮食产能项目,是通过田间工程项目的建设,提高项目区的水资源利用率,改善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国家要求的新增粮食产能目标。
娄庄村只是新绛县“国家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工程受益的村庄之一。在连续几年的项目实施中,新绛县汾河沿岸的12个村庄的44860亩耕地灌溉条件得到改善,25000余农民将从中受益。
这个项目对新绛县水利水保局来说,只是众多工作的一部分。作为国家资金的项目法人单位,任何一项惠民工程都是责任重大。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在严格实施招投标、聘请项目监理的常规方法外,在项目实施区,一些受益村庄也派出了村民代表,全程监督工程质量。
8月29日中午,水利水保局分管项目实施的李副局长来到张庄村项目标段。烈日下,十余名工程人员正在田间铺设水渠,项目监理在现场对每一道工序进行着严格的检查,对操作中出现的小问题都及时予以指出并要求整改。李副局长在查看了现场后,对施工单位的负责人说:“天气太热,中午要让工人注意防暑,要保证饮水。另外,铺设好的干渠,要把干渠两边的垫土平整好。”
李副局长介绍说,这项惠民工程点多面广,仅2014年到2015年度的项目,就涉及防渗干支渠52.637千米,配套建筑物1300座,现在进度很好,基本完成了90%以上的工作,早一天建成,老百姓早一天受益,但质量必须保证,不能丝毫侥幸,虽然有监理公司在现场,局里还是不定时到现场抽查。
张庄村属于项目的第三标段,中标单位是山西河海工程有限公司。在现场,公司的负责人说到工程质量,感慨万千:“现在真是大变化了,中央简政放权、反四风,我们的工作环境彻底改善了,以前在其他地方做工程,就是陪着吃饭喝酒,整天晕晕乎乎,无非是让资金尽快拨付到位,现在,完全不用这样做了,只要集中精力把工程质量、进度抓好,工程达到进度,资金马上就会支付。”
他说:“这里的工程再有几天就完工了,你看前面就是汾河河堤了!”300米处,一道堤坝横卧在汾河边。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