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当我们打开电视时,几乎所有的主流卫视都把电视节目类型逐渐地往“真人秀”节目方向发展。2000年广东卫视《生存大挑战》的开播,开启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序幕,让全国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人秀”这种全球炙手可热的节目类型的魅力,随后各大卫视争先开办“真人秀”节目,在全国掀起了“真人秀”的热潮。
一般而言,“真人秀”节目是指由普通人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记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从这个定义来论,目前我国电视已进入“泛真人秀”时代。从内容上讲,目前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大致包括游戏与竞技秀、才艺秀、职业秀、生活秀和记录剧五种类型。《非你莫属》、《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等。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新推出的综艺节目有200余档。
“真人秀”节目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收视率是节目制胜的法宝。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观众只能通过电视屏幕收看,很难参与到节目互动中来。某些“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为受众互动提供了空间,节目的主角已不再只是明星,而是通过一定方式选拔出来的“普通人”。其形式新颖,表现手法多样,再加上其与日常生活接近,很快受到观众的喜爱。
然而,随着中国“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甚至现在可以用泛滥来形容,节目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盲目跟风缺少中国元素符号
和国外的“真人秀”相比,中国的“真人秀”并没有本质性的转变,只是处在模仿别人和互相模仿的尴尬中。《超级女声》是源于美国娱乐节目《美国偶像》,《梦想中国》又被说成是央视《超级女声》。从当前中国诸多电视形态来说,“真人秀”电视节目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幼稚、草率、粗糙、简单、雷同等特征,难以给人新鲜感。一味借鉴国外节目的创意,却推不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节目,这种盲目的跟风制造不出高收视率,更不可能达到原创的质量。
二、信息失实与自我炒作
从节目的虚假性出发,曹可凡觉得:“最近出现了很多充满了虚假成分的节目,比如说一些情感类相亲类的节目,上台参加节目的少男少女都是经过严格挑选,他们是一些不知名的艺人或者模特,然后由制作者、剧本的创作者为每个人设计台词,今天发展到连嘉宾都是已经撰写好的稿子,这样的节目还有什么意思呢。”
三、激情缺乏与制作力量薄弱
“虽然很多电视台靠选秀实现‘一夜暴富’,但是大量低水平的模仿和重复,使得不论是节目本身还是选秀产生出来的草根明星能走多远成为疑问。”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规划发展部副主任曾继媛说。对比国外“真人秀”节目,国内“真人秀”产业做不大,与中国的电视业态不健康及体制限制有很大关系。在中国任一地区,60多个免费频道在追求大众收视率,必然会出现大量同质化竞争导致观众注意力不断被稀释,在内容上表现的是大面积“虚假”。另一方面,中国电视的属地化管理,也使得电视产业无法滚大雪球,不能靠优势品牌和实力去跨地区整合相关平台、节目和资源,所以只能是一鸣惊人,而后昙花一现。同时,资金和技术上的投入不足,也造成节目制作不够精良,也就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最大范围的电视观众,越来越与观众“脱节”。
根据当下传播环境和受众的媒介接触特点对节目进行调整和创新,才能赢得健康发展和受众的认可,解决“真人秀”节目的困境。
1.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
全媒体传播环境下,一味地抄袭和模仿只会引起电视观众的反感,打造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创造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才是节目竞争的制胜法宝。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在其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值得其他“真人秀”节目借鉴。该节目内容定位为“中国首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综艺秀”,每期7位实力唱将的比拼及500名大众评委的现场打分,是对歌手演唱实力的真实考量。同时,节目在录制上力求精湛,国内顶级乐队现场伴奏辅之以高品质音响、灯光,加上对舞台台前幕后的全景化呈现,为电视观众打造了一场音乐的视听盛宴。
2.创新节目发行传播渠道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分流了电视媒体的观众,另一方面也为电视节目发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传统单向传播的模拟电视到互动点播的数字电视,再到手机电视、移动终端APP和视频网站等新型传播平台,都成为了电视节目可利用的传播渠道资源。传播渠道的极大丰富,不仅扩大了节目的受众群和影响力,而且对改善传播品质,优化用户体验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媒体传播平台的构建,实现了用户不分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在任何终端上收看节目的可能。
3.新节目营销推广方式
进入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尽管依然被媒体信奉,但渠道和终端的价值也开始凸显。曾经电视节目依靠电视广告、报纸、户外平面媒体等传统形式进行推广营销的方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全媒体营销推广模式。
随着媒介融合的加深,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只有学会“借力”,创新节目营销推广方式,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传媒生态,增强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只有不断加强对新形势下传媒生态和受众特征的认识,探寻适应电视受众收视特征和收视偏好的节目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才是当下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创新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责编: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