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论坛

区域性都市类传媒定位发展简论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吴修明 发布时间:2015/9/15 11:46:05

一、区域差异化发展与市场机遇

新常态下,传媒同样存在产能过剩、存量过大问题。目前,不少都市报存在着被政府调节、做“外科手术”,合并甚至撤销的危险,面临被淘汰出局。今天都市类媒体的生态,是中国现实经济的具体反映。作为文化产品,都市类传媒应该利用好融合媒体的机遇,借助众筹、资本及新生团体(如微信圈子)的力量,创建自己的盈利模式。

1.煤炭价格断崖式下滑,资本市场、经济生态发生巨大逆转,读者(客户)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文化旅游的市场预期很大,但全球的消费市场及影响力尚未形成,创意作品、影视产品滞后,难以吸引新生广告。

2.传统商铺的式微带来广告锐减,网商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带来压力;实体型新兴小微企业集群、创业团队崛起;健康安全食品、饮水等“三农”及新型农村合作社赢来机遇。

3.传统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加剧、金融中介市场化带来的机遇,资本市场催生风险投资及项目库建设。

4.育婴、美容美发、幼儿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都市家庭需求变化,带来新产业发展机会;高等级教育消费群体的介入式宣传与合作,给了各类创意型大奖赛、传统项目比赛、微信众筹式圈子建设机会。

二、专业化媒体的生存路径

1.专业化的媒体需要专业化的采编队伍;党委(社长)管理下的总编辑“职业经理人”制势在必行;做好编辑处理力量的搜集与整理,借鉴参考欧美发达国家媒体的操作手段,深度吸引读者;植根于小的经济组织、城市中产阶级家庭,提出并推演“都市文化”“城镇文明”这一课题。

2.日报周刊化(专业化),这是专业水平(新闻及资讯内容)吸引客户(读者)的不二法则。

3.组建媒体独具优势的智囊型文化经营主体,组建报社社长担纲总干事的智库组织(俱乐部),综合各类资源,帮助政府、社会、经济组织、个体家庭破解难题;组织、出售除报纸之外的新型畅销文化产品,如图书、微信产品等智力产品,推动传媒事业化、文化产业化;借助政府力量组建报社的全国团队(智库),以各地商会为基本依托,搞好经营的同时组织回优质稿件。

4.开设面向弱势群体、责任人群、特定人群、优秀人物(团队)的公益栏目,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公众爱国爱组织的基本意愿,打造“公益报”“慈善报”,体现责任媒体的历史担当,搭建贴近、有用的传媒价值链。

三、都市类媒体的竞争力推演

现实情况下,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要大打经济牌、文化牌,按照媒体特有属性寻找蓝海,不能简单地把“转型”视作“转行”,“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都市报初兴时,靠凶杀色情暴力娱乐等社会新闻打天下、依靠广告赚取高额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代之以媒体原始属性的回归及提升,即由传统的媒介转向制造文化产品,微利经营,以量换价,“以时间换空间”。

1.机构扁平化处理,全员优化组合,权利分散、压力分散,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公开竞聘,以动员全体力量的创业积极性,打造优秀团队。

2.制定科学的考核条例,体现公正公开公平,指向明确不误;落实“一岗双责”,一把手负责把握全局,纪检监察部门(考评)严格执行。

3.面向记者编辑及社会各界征集选题及稿件,优稿优价;确定周刊发展方向,公开招聘周刊的专家顾问(团队),借力智库服务具体行业,取信社会。

4.以吏治为突破口,发挥“政治试验田”的机遇,做好专题报道;以“重塑政府(企业)形象大家谈”等为主线,围绕客户(严格按照党政部门要求)诉求,推出战役性报道;联动新媒体,搜集公众意见建议,包括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意见领袖。

5.坚持走转改,发挥“用都市报眼光看世界”的特点,捕捉带“露珠”的鲜活稿件,组织采访小组不间断行动,每月行走一个省市县,联系各地商会一起行动,凝聚推动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力量。

四、“三步走”战略构想与执行力研判

格局对了,未来才会有路。都市报式微,这不仅仅是一家(类)报社问题,而是在竞争中壮大传媒、应对西方文化侵略、提升中国文化媒体力量及战略布局的历史性机遇,也是时代对传媒业的新要求。

第一步:解决吃饭问题

一、发挥媒体的中介与交谊功能,做好吸金的“大名片”,担当“财富使者”、“财富媒体”

1.借助媒体的公司化运作机遇,经营工作人员走出去,参与各类企业管理,包括管理诊断、项目推荐、银企对接、供应链平台建设、参与管理(如以智库名义挂职企业的副总经理、顾问)。

2.圈子建设(参考微信平台建设,热线记者事件沟通,帮助普通市民解决法律等具体问题),参照成熟微信联盟(团队)的组织体系及模式,发展读者客户进行线上线下交流。

3.按照读者要求举办各类服务性活动,如婚介、法律咨询、职业介绍、项目对接等;对接大公司,使经营工作人员成为报社派驻企业的“策划部”、“新媒体部”、“公关部”,报社人员要力争成为上市公司合法的独立董事。

二、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1.通过舆论监督发挥媒体作为经济社会利益“守望者”的功能,打造媒体公信力品牌。

2.创办《城镇化内参》,寄送给政府及行政执法单位,定期回访责任单位,落实所监督的内容。

3.通过舆论监督批评社会不公现象,积极传递正能量;杜绝以稿谋私、新闻敲诈,做责任媒体、阳光媒体。

三、发挥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做“文明使者”、“公益媒体”

1.研究区域历史与地理优势,推荐“最美(人物、乡公司等)”,讲好“中国故事”,完善“中国梦”。

2.研究区域历史及当今文化与文学艺术作品,借助文化、作协、宣传部门“两个一百”出版工程,借助重大文化项目的出台与推广,展示区域特色文化,包括季度文化新锐评选、月度好书推荐等。

3.与社会公益机构联合建立公益基金会,开展各种有正能量的活动,推出月度、季度公益志愿者、公益人物、慈善大使等。

第二步:跻身强势媒体行列

1.坚持“一核两翼”,即围绕“与城镇化建设同行”这个核心,插上“财富报”“文化报”这两个翅膀,定位于“财富、公益、文化”三大品牌媒体,确保盈利。

2.按照全媒体运营方式,用众筹办法解决大项目所需资金难题,介入图书出版、影视、书画市场,解决互联网所需资金投入;开展区域性文化产业园的参股入股、运营等,全方位转型为新型媒体,做“大文化融媒体”。

3.按照“新闻立报、文化制作、公司化运作”的思路,公司独立行使自负盈亏的权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步:与集团一同上市或借壳上市

1.报社制定并成立专业部门,学习研究上市工作,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对接资本市场。

2.收编其他媒体(期刊),组建“大文化融媒体”矩阵,实现公司化快速发展。

3.参与区域文化产业园筹备与建设,以“智库”(公司)入股,与集团一同上市或借壳上市;引进外资、民间资本,集团(单体报社也可以借助传媒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鼓励员工持股(哪怕是干股),让员工感觉自己就是老板和主人。

4.推出项目制、股份制+经理人负责制,引进职业经理人;公司化运营,力挺董事会,重大决议董事会说了算。(作者单位: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三晋都市报社)

责编: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