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村煤矿:培育特色企业文化 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来源:
作者:姜舒婷
发布时间:2012/3/28 15:10:59
潞安集团漳村煤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高标准、上品位、创特色、求突破的原则,对内抓提升、拓展,对外抓渗透、融合,通过提升企业文化的导向力、执行力、渗透力、融合力、创新力,构建起了具有漳村特色的“1158”大文化格局,形成了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在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2011年会上,该矿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百强单位”。
为培育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文化的导向力,漳村煤矿认真组织开展了两个层面的企业理念有奖征集活动。矿层面主要征集涵盖企业核心价值观、管理理念、安全理念、经营理念等10个方面的理念,岗位层面主要征集具有各自工作职责和特性、能够引导职工和激励职工的岗位理念。共征集到各种理念540余条,经认真筛选后有56条理念确定为优秀理念,形成了富有漳村特色的二级理念体系。为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为健全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增强文化执行力,漳村煤矿坚持文化就是管理的理念,持续规范员工作业行为,不断提升矿区文化品位,制定并完善了“奖惩、共建、创新、审核改进、竞赛激励”5项运行机制,在各6S推行点坚持开展“准军事化管理”,在全矿深入开展了“岗标、手指口述、白国周班组管理”三个百分之百达标活动,保证了员工操作的规范、标准、安全,加强了安全文化的传播与执行。通过推行内部市场化、以分计资、三工转换、CERP电子管理等,促进了基层队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提升企业美誉度,进一步增强文化渗透力,该矿制定了“规定内容100%完成、规范应用零失误、高规格硬件全面实施”的物质文化建设目标,并按照《潞安形象手册应用项目》标准,开展了多次排查、整改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地面兴漳路沿线、井下猴车巷沿线,社区、文体、办公、生产、装运广场”为标志的“两条干线、五大广场”文化带;开设了“企业文化大讲堂”,先后邀请省、市知名学者到矿开坛授课,深入开展了一月一主题调研活动,围绕6S管理落后单位整改、整合矿井企业文化推进、与“三个百分之百”达标活动对接、推进“五精”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分析,有效解决了制约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难题,进一步增强了文化的渗透力,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拓展文化覆盖面,进一步增强文化融合力,漳村煤矿坚持文化共建、各部门联动,通过培育和统筹“安全、管理、廉洁、社区、团青”5大子文化系统,实现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创先争优、社区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员工个人价值的有机融合,创意、策划、制定、实施企业文化活动项目,力求使企业的每项重大管理活动都有一个文化主题。此外,该矿按照潞安集团《关于推进新加盟新整合新建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各整合矿井全面启动了企业文化建塑工作,以物质文化快速导入为突破口,带动理念文化渗透,行为文化推广,进一步增强了文化的辐射力。分别起草了各自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制定了实施网络图,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矿井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推进机制,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推行氛围,明确目标,分步实施。进一步拓展了企业文化的覆盖范围,文化融合力显著增强。潞安和顺一缘煤业公司综采队成为潞安集团整合矿井中首个“达标点”的队组。
为创新思维模式,进一步增强创新力,漳村煤矿各推行点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理念、行为、物质“三大文化”,准时、清洁、标准、整理、安全、素养“6S管理”,三级巡查、三工转换、岗前仪式、“星级”服务、内部市场化管理以及“五精”、“准军事化”特色管理等方面,大力开展了品牌、特色创建活动,初步形成了“一个推行点有一个工作品牌,一个推行点有一种特色管理”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进了整体工作。为便于交流、研讨和借鉴,该矿先后在生产区、生活区召开了“一点一品一特色经验交流会”,编印了专题刊物,并被兄弟厂矿学习、借鉴。
企业文化导向力、执行力、渗透力、融合力、创新力的同步增强,使广大员工对潞安企业文化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统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企业的管理真正从制度层次上升到思想层次,凝聚了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漳村煤矿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刘卫民 秦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