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气改方案综合实施
今年两会前,对国内天然气价格调整的方案,早已制定完成并按照国家行政审批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
与其它传统能源相比,天然气价格在国内一直偏低。“事实上,上届政府也很清楚这一市场发展问题,只是出于一些因素的考量,一直压着天然气价格不涨。”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曾这样说。
据了解,此次天然气价格调整的方案,对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进行了规定,其中北京增量气为3.14元、黑龙江增量气为2.9元、江苏增量气为3.3元、上海增量气为3.32元、广东增量气为3.32元、陕西增量气为2.58元、新疆增量气为2.29元。
据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此次气改方案实施后,其平均提价幅度在0.6元-0.8元/立方米。而若将中亚进口天然气价格偏高因素考虑在内,新增的天然气价格涨幅甚至可能达到1元/立方米。
国是研究首席分析师常睿指出,此次气改,根据管输距离长短、消费承受差异等因素,拟设一省一价,这符合市场规则,使气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多地天然气最高涨价0.8元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日前,长春市召开关于调整民用燃气价格的听证会,提出将民用天然气价格上涨0.8元/立方米,涨价方案最终获得通过。
“经过测算,按照拟调价方案,长春市天然气居民用户每日平均用量为0.25立方米,调价后每户每月增加6元,平均每天增加0.2元,每年增加72元;煤气用户每天平均用量0.45立方米,调价后每月每户增加6.75元,年增加支出81元。”长春市发改委价格调控监督处处长邵树权介绍说。
“不仅是长春,全国很多地市都在酝酿涨价,尤其是江苏、浙江这样的用气大省。事实上,从去年年底涨价的苗头就已经显现出来,预计今年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股天然气涨价潮。”卓创资讯分析师李祾譞说。
近日,江苏扬州召开民用管道天然气听证会,拟对市区民用气价格上调0.33元/立方米。苏州目前也正在核算天然气销售成本,计划召开价格调整听证会,涨价幅度预计会在30%以下。
天然气成本倒挂是涨价原因
多地天然气价格上涨的背后,是成本的严重倒挂。
以长春燃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0年上游天然气出厂价上调后,很多地方政府基于稳定物价的,都没有批准当地终端价格上涨。随着这两年居民生活用户户数和销气量的增加,燃气公司亏损的现象越来越多。”李祾譞介绍说。
据国泰君安报告,我国天然气价格长期被压低,天然气售价目前仍大大低于液化石油气和柴油等竞争性燃料,其价格不及液化石油气的五成、柴油的六成。
“由于定价机制未实现市场化,低价的国产气和高价的进口气并行,导致进口气出现严重亏损,而且随着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三大油企亏损进一步增加。”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称。
息旺能源数据显示,自2010年西二线进口中亚天然气以来,中亚天然气到达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的进口价格就开始一路攀升,从2010年下半年均价1.65元/立方米直至今年上半年的2.6元/立方米。
定价机制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去年10月,国家先后颁布了《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把天然气价改列入“十二五”期间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前年年末,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气荒”之后,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终于破茧而出。国家发改委于广东、广西试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主攻方向是天然气价格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主导”。
此次气改试点,采用“市场净回值”方法,制定出门站价,并与进口液化气和燃料油进行价格联动,再由门站价倒推出上游的气田出厂价,且下游的终端价与门站价进行联动,由此形成天然气上下游价格。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天然气产业链具有较强的垄断特征,手握资源的上游生产企业处于强势地位,缺少话语权的中下游然气公司处于弱势地位。而上游尤其是出厂价与管输环节缺乏竞争,这将导致天然气产业链整体活力不够。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曾对媒体明确表示,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
本报记者姚凡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