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矿集团晋华宫矿把“双基”矿井建设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以“杜绝重特大事故、防止零敲碎打事故”为目标,通过强化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做到“双基”矿井建设常态化,促进了矿井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今年一季度,该矿安全生产煤炭133.2万吨、超计划4.2万吨;成本、利润等各项经济指标也均圆满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计划目标,成为集团公司“双基”建设的示范矿井、标杆矿井。
强化安全教育 提升安全素质
该矿领导坚持每周三深入区队班前讲安全;生产队组坚持每班班前讲本班安全注意事项、上个班安全隐患治理情况;区队安全活动日坚持开展安全知识学习、事故案例教育,通过电视安全教育片、安全文化牌板和安全文化长廊宣传安全知识,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开展安全慰问,调动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构建起了立体式、全方位、广辐射的安全教育格局。该矿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重点围绕岗位描述、“手指口述”、职业危害防治等内容,分批分期对全矿干部员工进行脱产轮训;对班组长、专职看管局扇等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分类专业培训,同时,编写出300道应知应会题库,对全矿入井人员进行计算机随机抽考,取得入井资质者,方可上岗。矿上还坚持把“三违”人员帮教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抓、严教、严管,在全矿实行了“不放心人”培训帮教学习制度,学规程、学法律、学制度,上电视做检查、谈认识、表决心,认识违章的严重性,从中接受教训。在学习期间,发给“三违”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金,使其在帮教惩戒过程中得到教育,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工作行为得到规范。
落实安全责任 狠抓现场管理
该矿按照“金字塔”安全管理系统,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单位班组和个人头上,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安全管理新格局。严格落实各级干部安全联点责任制,把现场作为各级干部工作的主战场,开展了矿领导、机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与生产区队“一帮一”结安全对子制,严格了矿领导值班制和区队干部盯班上岗制,严格了安监员、瓦检员和跟班干部上岗相互制约和安全碰头会、作业会等一系列安全制度,做到各级干部带着问题下井,解决问题出井;做到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安全生产监督,严把施工安全质量道道关,管理到现场,指挥到现场,措施落实到现场,小隐患不过班、大隐患不过夜。该矿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现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各盘区布置都有专用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全部实现分区通风,坚持对重点瓦斯区域全方位、全天候集中监控,保证矿井通风能力满足生产需要,矿井综合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该矿还强化员工出入井、设备物料准入准出井与采掘、机电、运输、地测等工作的管理,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完善设施管理 提高保障能力
该矿研制并投入使用风机、风门开停声光语言报警装置,引进红外瓦斯传感器,改善瓦斯抽放在线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通风管理水平;采用综合性能更高的新型管材SRPT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给水管,提高了管路的耐用性;引进国内一流的自冲洗式水质过滤器、光控洒水降尘装置,既提高了防尘设施的喷雾效果和使用效率,又有效抑制了煤尘的飞扬;针对大吨位设备搬家,采用钢板铺道运输,引进德国风吊拆、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实现了安全高效搬家准备;通过采用世界先进的自动化产品、网络产品、工业软件及数据库软件,新建起了集数据、视频、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数字化矿井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使矿井各个生产环节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网络体系;在机掘工作面配置使用了ZTJ-2.5机载液压前探梁临时支架装置,为工作面2.5米半径范围内的人、机、物撑起了可靠安全保护伞;引进了虹膜考勤机和半封闭式锂电矿灯智能充电架,提升了矿井的管理水平。同时,该矿还完善了矿井通风、供电、防排水、运输、安全防护、监测监控、顶板等基础设施,巩固了安全现场;大力加强精品工程建设,将标准岗、精品岗建设从个体延伸到区队班组和地面,起到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生产的作用。
突出隐患排查 杜绝事故发生
该矿在安全隐患排查上,实施班前、班中、班后安全“三汇报” 制,实行每周一次18个专业组全方位隐患排查,每周三上午由区队技术主管下井带人现场排查,下午由区队正职组织召开隐患排查会,周四由各专业组分系统组织排查,周五由安全矿长组织召开专题排查会,周一由矿长在晨会上进行“五落实”,责成安监站跟踪复查,针对重点区域实行了隐患排查预案制度。坚持矿上专业队伍的“逢三”、“双休”制检查、安全网员的“逢六”制检查、青监岗员的“双午”上岗、通风小分队、机电小分队的日常检查等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严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发现隐患,现场处理、“三定”处理,并跟踪落实复查。今年以来,该矿共组织了各类安全质量标准化大检查15次,查出大小问题388条,现场处理207条,“三定”处理181条。同时,还举办安全知识培训班53期,培训员工1541人(次),对特殊工种人员培训277人,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素质,提升了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
赵志忠 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