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场“寒流”阵阵,煤矿利润持续下滑。在这样不利的市场条件下,晋煤集团却通过“煤”“机”两个产业相互联动驱“寒”促“暖”,不仅使一项自主制造的洗选设备填补国内空白,更使应用这一技术的寺河矿的商品煤品质、洗煤回收率大大提高,“煤”“机”双方年可获收益3亿多元。
晋煤集团寺河矿选煤厂原煤入洗量大,年入洗能力在1500万吨以上,但原煤含硫量高,粘度大,经常造成原煤洗选过程中用于分级筛选原煤的传统香蕉形筛网网眼被粘堵,往往洗选不出市场需要的合适的煤块。
晋煤金鼎金林公司从德国引进先进的“弛张筛”煤炭筛选技术,并根据本地的煤质,进行了合理改进,生产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香蕉形驰张筛。新技术的运用,使煤炭通过生产线上的弹跳起落找到自己的位置,13毫米以下煤炭自动被筛下,13毫米以上的则被留下来,实现了价值最大化——它们就是备受市场青睐的炭块。
寺河矿大胆进行设备改造,最先把新开发的弛张筛运用到洗选生产线上。第一台设备的投入使用,就使分级块煤限下率降低了20%,分级末煤限上率降低了8%,外运小块量提高了50%,洗块煤煤泥量降低了4%。新技术的运用,给“寒流”中的煤矿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与传统筛洗选相比,“弛张筛”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末少、块多,分级效果好。原先使用固定筛洗选,筛面易结块、糊筛,筛分效率低。糊筛后,一些本应被筛下的末煤残留在块煤中,导致块煤质量不达标,客户不满意。为了提高块煤质量,企业被迫放大筛孔,这样一来,一些13毫米以上的块煤就被筛到了末煤中。打个比方,一吨块煤能卖1000元左右,而一吨末煤的价钱只有500元左右,块煤筛到末煤中,意味着把能卖1000元的煤炭500元贱卖了,损失不言而喻。
方便,轻松,效率高。原先一小时只能筛二三百吨煤,现在一小时就能筛五百吨煤,效率提高了近一倍。“集团公司给我们定的块煤率是36%,以往根本达不到,换上新的弛张筛后,块煤率突破40%。”选煤厂调度车间主任王建辉介绍说,块煤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可创收4000万元。
目前,寺河矿共引进9台弛张筛,对原有的固定筛进行了更换,仅此一项改造就可为寺河矿每年增加2亿元的收入。而金鼎公司制造的该类型直线驱动香蕉型弛张筛,单台可带来产值约200万元(平均值),利润约30万元。
本报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杜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