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煤为基,以煤为重——长期以来形成的特殊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使我省对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变化的反应尤为敏感,它的升与降始终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数据指标刚刚发布,PPI的深幅回落再一次成为当下人们关心和议论的焦点。
7月30日,记者从省统计局了解到,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9.0%,PPI同比下降1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PPI的升与降对我省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深?其巨幅波动与实现长期可持续稳定增长目标之间,应引起哪些认识与思考?省统计局副巡视员侯正平告诉记者,我省作为资源型经济省份,能源、原材料产品在工业产品中所占比重较高,PPI作为判断经济走向的先行指标,对于决策者、经营者有更多的指导意义。
“PPI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省统计局核算处李文选表示,PPI就像一个体温计,时时测量着我省经济的冷暖。
数据显示,受经济复苏力度较弱、供需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如果把这个数据放到近几年我省经济数据中可以看出,现价GDP增长速度与PPI变化轨迹高度吻合,即PPI较高时,也是现价GDP增长较快的时候,反之,PPI回落,现价GDP增速也同步下降,可见,作为能源大省,PPI的变化对我省GDP总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究其原因,经济放缓需求不足,特别是煤炭、钢材等价格下跌,对我省PPI的影响比较大。”李文选分析,PPI的高与低直接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变化,体现了下游行业的经营状况和运转情况。去年以来,市场需求疲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下降直接导致对我省煤、铁、钢、焦化、电力需求的下降,导致我省工业生产回落,主导产品价格下降、利润下滑,从去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PPI各季累计增长分别为0.2%、-0.9%、-3.6%、-5.5%和-9.3%,利润总额分别增长5.1%、-15.6%、-31.7%、-29.8%和-35.6%,工业增速在全国的排位迅速后移,全省经济也回落至一位数增长,我省经济已经从以往的供给主导型转变为需求主导型。
在李文选看来,要规避PPI的剧烈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首先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机械、化工等非煤产业的发展。“工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未来仍将是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资源型经济增长模式受到限制,未来增长空间有限,而能够有效替代传统产业的机械、化工、医药等产业当前的规模太小。”
李文选告诉记者,我省工业产业单一、产品加工程度低,造成大量“机会成本式”的GDP流失,又不利于抵御市场风险。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加工程度是今后我省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我们的政策能够从扶植一个产品、一个行业扩张为一个产业链,能够把重点由当前利益延伸至长远利益,将极大地提升山西产品的综合附加值,并实现由产业链的扩张到促进产业结构的有机转型。从我省实际出发,应倾全力支持以装备工业为主导的机电工业和以煤、焦产品为原料的化学(含医药)工业,尽快将其扶持成山西新的主导产业。
本报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