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采取“订单式”培训 永济:让农村“领头雁”飞起来

来源: 作者:姜舒婷 发布时间:2012/4/11 15:42:19

    “我们村的主要产业是芦笋和核桃,而这次培训,市里专门安排农业部门专家,从这两个方面给我‘吃小灶’,帮助我提高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近日,刚刚参训回村的永济市蒲州镇西闫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民如是说。
张志民所说的培训,是永济市开展的农村“领头雁”培训班。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该市通过讲训、辅训、助训、强训四项措施,采取“订单式”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各村“两委”干部进行辅导帮助。
    领导干部“讲训”。市委书记陈杰、市长朱晓东分别就省、运城市和永济市党代会精神及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等进行讲座,教育全市360余名农村“两委”主干在解放思想中打开视野、在坚定信心中激发动力、在奋力赶超中争先进位,“跳起来摘桃子”,增强“大局性”,以新的理念和机制,激发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的活力。
职能部门“辅训”。组织发改、土地等有关职能部门的一把手,通过辅导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就筹划项目、农村土地法律知识、农村财务管理等进行专门的辅导学习,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互动交流“助训”。邀请市委党校、市农委等单位的一把手上台,与农村“两委”主干现场互动,让村干部们现场提问,畅所欲言,各相关单位一把手现场解答,加深学习效果。同时,邀请优秀农村支部书记与所有农村“两委”主干上台进行经验交流,增强培训“针对性”。
    实地观摩“强训”。组织全市所有农村“两委”主干实地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城市发展建设现场、铝工业园区建设等,并深入到芦笋产业、养殖等基地参观学习,增强培训“特色性”,引导参训人员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基础上搞好“一村一品”和“一镇一业”建设。   本报记者 杨永生 通讯员 李辉 国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