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唱响现代农业主旋律——运城市盐湖区创新现代农业发展小记

来源: 作者:曹通 发布时间:2012/7/3 10:56:52

    13个观光农业景点正陆续开园,将迎来八方贵客进行观光、采摘、休闲、餐饮,让游览者细细品尝大自然的美味;8个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似镶钳在盐湖大地上的“明珠”闪耀夺目;规划建设300平方公里的“三纵三横”高标准、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大手笔绘声绘色描画未来……
    这是盐湖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真实写照。
田园资源成为生产力
    盐湖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没有矿产资源,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一直徘徊不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地区委、区政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纯农业区发展各类创意产业资源开发,推动了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家乐”等形式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起来,当地政府抓住了这一机会,经过认真考察、细致规划,利用其了区域周边的田园资源,打造出了集观光旅游、采摘实践、餐饮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区。
    规划之前,盐湖区委、区政府带领有关部门到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如何利用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创办乡村客栈、“农家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外地先进的经验让他们树立起了田园风光经过创造就是宝贵资源的理念。
    回来后,盐湖区委、区政府利用起了运城市的政治、地缘、人口优势,着手打造一系列精品观光休闲农业项目。2011年,该区选择了13个农业观光景点,拿出整体设计方案,明确建设主体,进行单位帮扶,组织专人负责,敲定完成工期。截至目前,有5个景点已开门迎客,吸引游客3万人次,其余8个农业观光景今年内将陆续对外开放。
    田园风光资源通过挖掘、改造、再创造,使丰富的田园资源被激活、被再生,在新时代发挥出了巨大的生产力。
沟壑变成增收之宝
    田园成财富,沟壑也能变成宝。
    上王乡乌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春辉,从前只是普通的土鸡养殖户。在盐湖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他所在的上王乡郭村投资了150多万元,依靠村里沟壑多的优势,大力发展乌鸡养殖,放养了7万只鸡苗。当地建设的金夙山庄“农家乐”放养了很多乌鸡,既供游客观赏,又售卖蛋、肉,来这里休闲观尝的顾客现在已达6000多人,当地乌鸡养殖的名气大涨,乌鸡蛋的价格也涨上去了,每枚蛋由1.5元变到2元。今年春节时,鸡蛋都卖脱销了。
    当地还成立了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王春辉说,合作社有135户养殖户,通过搞这个“农家乐”,增收达100多万元,户均增加7000多元,荒沟也值钱了。下一步乡里还计划再利用沟壑多的特点发展野免养殖,打造狩猎旅游项目的同时,推进多渠道增收。
种植业增添文化内涵
    田园风光,道道沟壑,勾画出了盐湖区现代农业发展新画卷。然而,这还不是全部。当地政府还大力发展种植业,并且赋予其一定文化内涵,力促现代农业发展的多元化。
    盐湖区陶村镇种植了万亩以上油桃,也是全市发展油桃最早的乡镇之一。但在前几年,由于市场各类新鲜水果不断涌现,当地种植油桃的农民收入也开始下滑。
    2011年,陶村镇党委政府通过转变观念,在油桃最早发展的辛曹村发展起了油桃文化。镇政府在当地桃花岭的一条沟里打造起了情侣浪漫驿站,把靠桃花岭旁边30多亩的柿树林变为“喜事林”,还在油桃园内建设了曲折小道、晾亭。2011年6月,这里举办了首届采摘节,前来观光采摘的人都对村里打造出来的浪漫氛围赞不绝口。
    在与文化结合的种植业中,农民深深体会到油桃好卖了。辛曹村2000多亩油桃,每年能促增收近500多万元。地还是那块地,树还是那些树,人还是那些人。但工作思路一转变,效益就有了。
企业帮扶开辟增收新渠道
    任村54岁的王变明家有60亩冬枣冷棚。这片冷棚每年能给他带来50多万元收入,全靠沁洲枣业有限公司扶持他建起来。
    运城市沁洲枣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近年来,公司并向当地冬枣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每年帮助农户销售冬枣1000多万公斤,给农民带来收入4000多万元。
    公司董事长李沁洲同志介绍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发展种植业,是发展的必由之路。2003起,公司开始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冬枣种植业,并以合作的方式吸收他们为公司的成员,手把手给农民传授技术。目前,全村有1200亩地种上了冬枣,并且带动了周围村里近4500户发展冬枣种植3.5万亩。
    2007年,公司在自己的冬枣科研基地上投资10万元,建起了20亩冷棚,扶持农民开展早熟冬枣的种植,农民收入翻了几番。2011年秋季,公司又派人到陕西参观学习发展暖棚的经验。暖棚冬枣比冷棚冬枣上市还早,每斤收入高达100元。当年冬季,公司率先投资150万元建成摇控全自动钢架暖棚50亩,其他5位成员也在自己的冬枣地里建起100亩暖棚,品尝起了新技术的甜头。
    在各种创新的理念当中,运城市盐湖区改变了农业大区发展滞后的状况,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在先行先试、转型跨越中,唱响了一段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本报记者 樊晋铁 通讯员 阴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