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循环农业催生“阳白经济”
来源:
作者:曹通
发布时间:2012/7/3 10:59:34
炎炎夏日,五台县阳白乡阳白村里也一片热闹:农家小院里一袋一袋的粮食成堆成垛;热腾腾的酒厂流出了玉液琼浆;一排排的“牛宾馆”传出了哞哞的欢叫声;一群群的“山柴鸡”飞出了山窝窝自由啄食。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曾经抬头看山、低头看河的偏远山乡,靠转型发展形成了一套种田产粮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发酵生成黄粉虫喂鸡—鸡粪再种粮食的“循环农业”,催生了特有的“阳白经济”。
阳白村素有五台“粮仓”之称,盛产玉米、高粱。为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村里投资3000多万元,以股份制民营企业的形式,建起了“五台山酿酒厂”,将农民手中的剩余粮食集中使用。该酒厂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年设计产酒150万公斤,可就地转化粮食220万公斤。如今,酿酒车间已建成试产。
在酿酒过程中,粮食经过糖化、发酵、蒸馏等工序提取酒精后,会留下大量的酒糟。如何变废为宝有效利用,将上百万公斤酒糟转化为二次资源?村党支部、村委会又投资830万元,建起了标准化养牛园区,让牛来消化这些酒糟。园区内拥有标准化牛舍10栋4000平方米,实行 “公司+农户”的形式,养牛500头,年存栏牛400头,出栏100头,可创产值60万元。
据统计,阳白村的牛每年可产牛粪400万公斤以上,而数千亩土地又可产秸秆数千万公斤。如何将牛粪与秸秆进行资源转化?阳白村又在8公里长的西山沟里成立了“鑫源养羊专业合作社”。这片标准化的 “羊宾馆”占地2.4万平方米,建有羊舍4排2340平方米,运动场4608平方米,有1200只优良品种“小尾寒羊”落户这里,年出栏300只,收入45万元。村里还在这里建起了野生养鸡场,总投资180万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秸秆发酵池18个,年可发酵秸秆2000万公斤,繁殖黄粉虫上千亿只。
这套循环利用的“阳白经济”,靠着生产资料“减量化”、产品服务“再利用”、产出资料“再循环”的模式,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放、多效能、再利用”的“生态经济”连锁效益,达到了发展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的。 本报记者 畅雪 通讯员 金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