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莎莎:为村民致富找路子
来源:
作者:曹通
发布时间:2012/7/3 11:01:21
开栏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村官选拔力度的加大,大学生村官们成为了基层工作的主力军。这些20出头的年轻人,用他们的热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谱写出了动人闪亮的青春之歌。为展示我省大学生村官的风采,本刊特开设“村官风采”栏目,介绍优秀大学生村官的事迹,展示他们的工作状态,带领读者了解村官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欢迎各地基层党、团组织,新闻机构和广大读者提供线索和材料。
“当村官是一个很棒的选择,我不做所谓的‘官’,我会像一颗小草,殆精吐翠,只为田野增添一抹绿色。”
在浮山县史演河村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上,28岁的马莎莎这样说。
马莎莎,1983年1月出生,2006年通过“村官”考试,被选聘到浮山县米家垣乡牌子窑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牌子窑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庄,村里人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家的几亩薄地过日子,收入很低。任职之初的马莎莎很想帮助村民找到致富的路子,却始终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
在与群众的一次交谈中,她听说村里有一些村民家里养土鸡,但都形不成产业。传统方法养出来的土鸡,产蛋量不高,还不好卖。村里有一家绿色大地养殖有限公司在养殖土鸡,他们生产的土鸡蛋在市场上的销量却很好。马莎莎想起了一挡电视节目中推广过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公司无偿为农户下发雏鸡,由农户进行饲养,收益归养殖户所有,三年后归还本金。
马莎莎同其他村干部以及绿色大地养殖公司的负责人沟通后,制定出了具体办法,马莎莎开始挨家挨户找村民做工作。费了好大功夫,5户村民成为了“样本”。
在公司的指导下,效益很快就显现出来了。马莎莎发动村民到鸡场观摩,宣讲养殖好处。对一些有创业想法的村民,她不怕麻烦,一次次主动上门,帮他们进行可行性分析,解析市场、传播技术、解决困难,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养殖队伍里。
在她和其他村干部的努力下,公司已由原来的2000只土鸡发展到了现在的20000多只,周边6个自然村有100多个养殖户发展起了土鸡山养,户均增收达到了2000多元。马莎莎也凭借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先后被临汾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畅雪 通讯员 赵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