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夏粮“九连丰”来之不易

来源: 作者:曹通 发布时间:2012/7/11 11:15:18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995万吨(2599亿斤),比2011年增产356万吨(71亿斤),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部分农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夏粮丰收的取得与政策、科技、天气因素密切相关。
    惠农政策助力夏粮生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去年秋冬种前,国家再次提高并及早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小麦每斤提高7分到9分钱,释放了强烈的政策信号。同时,中央财政首次在秋冬播前提早预拨农业“四补贴”及高产创建等资金,支持农民发展粮食生产。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6亿元资金,对冬小麦主产区实施 ‘一喷三防’全覆盖,对于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灌浆强度,提高单产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
    据农业部调度分析,通过实施“一喷三防”,减少小麦产量损失90多亿斤。在河北省,实施“一喷三防”的地块比不喷施的地块平均可增产10%以上,对夏粮丰收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
    科技进步提高夏粮单产
    在连年增产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增产,只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农业部门在总结近几年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干旱等经验的基础上,推广了一套防灾减灾高产稳产关键技术,重点是深松深翻、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技术,增强了抗旱防冻能力,促进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据统计,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区)深松整地面积达到了10291万亩,比去年增1807万亩;精量半精量播种16648万亩,比去年增321万亩;镇压7105万亩,比去年增934万亩。去年秋冬播基础好,小麦群体较足,是今年小麦产量“三因素”中亩穗数增加的重要基础。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调查分析显示,今年主产区平均亩穗数35.9万,比上年增加1.55万,其中安徽增加2.5万、湖北增加2万、江苏增加1.7万、山东增加1.45万。
    此外,农业部还大力开展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今年,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示范片平均亩产450-500公斤,比全国小麦平均亩产高30%以上。
    “天公作美”保证夏粮增产
    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石家庄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郭进考介绍,去冬今春气温平稳,温度回升慢,冻害是近几年较轻的一年。春季光温水匹配较好,分蘖成穗率高,亩穗数普遍增加,对促进小麦增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今年,雨水场场不落,特别是主产区降雨的时机与小麦生长发育需求非常吻合。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赵广才说,去年秋冬播前,冬麦区大部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四-五成,小麦普遍实现足墒播种;今年3月下旬,连续几次有效降水,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4月下旬出现的大范围降水,及时补充了土壤墒情,十分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 新华社记者 林晖 董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