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的一天,沁源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红旗来到了该县官滩乡红源村,走进路旁的草莓大棚,了解草莓的长势。红源村是他的包干村,自干部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开展以来,他已多次来到该村。
红源村是沁源一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贫困村,去年,在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中,被县委确定为杨红旗的联系点。从此,他便成了这里的常客,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来到村里,与村民共同探讨转型发展的策略,寻找增收致富的路径。
调研中,他发现虽然该村缺少矿产资源且无霜期较短,但山水相依、环境良好,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一定的优越条件。今年春天,他得知好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欲在我省建立首家夏季草莓生产基地,便鼓励他们抢抓机遇,设法争取,积极引进。经过各级领导的奔波,公司最终决定落户该村。
为保证项目尽快落地,县委书记李丁夫、县长杨红旗多次到村里了解建设情况,并指示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为企业创优环境。先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协调解决了土地流转、电力供应、劳动力、水源等有关问题,使企业真切地感受到这里不仅有建立生产基地的良好自然条件,而且有非常优越的发展环境,从而加快了建设的步伐。
项目从3月开始招商,4月动工建设,5月购苗栽种,现在已建成86个大棚,并已进入草莓生长的初果期,速度令人称奇。预计每棚可产3000斤,按每市斤批发价20元计,84个棚今年就可收获25万斤,收入500万元。
眼下,从上海、北京、青岛、太原等地赶来看货、订货、守货者已络绎不绝,前景非常看好。看着绿茵茵的苗木上挂满了红彤彤、令人垂涎欲滴的草莓,杨红旗乐不可支,一再嘱咐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进行生产,瞄准建设全省、全国最大的夏季草莓生产基地的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面规划。
看到草莓红了,闻得销路畅了,听到百姓富了,杨红旗会心地笑了。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邓焕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