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怀仁县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肉羊养殖示范基地。2011年,“怀仁羔羊肉”正式成为国家地理商标。2012年5月,“怀仁羔羊肉”摆在了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畜牧业展览会上,并赢得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40多家厂商及10万多专业人士的青睐;6月,怀仁特色美食“五辜祝福全羊宴”成功亮相首都,并在三天的第二届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怀仁羔羊肉推介会中,“怀仁羔羊肉”享誉北京,零售肉产品近100万元,并成功引进投资8亿元的内蒙古小肥羊屠宰加工和总投资10亿元的新疆肉羊加工出口两个项目。
作为华北地区羔羊养殖第一县,近年来,怀仁县“大念羊经、大发羊财”,并实现了羔羊养殖由传统饲养向现代化圈养的跨越,成为山西省乃至整个华北最大的绿色羔羊繁育加工基地。如今,该县规模养殖小区达到208个,养殖羔羊200多万只,羊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了17亿元。
打造中国养羊“第一村”
走进赫赫有名的养羊“第一村”南小寨,来到了养殖大户赵秀连的家中,好气派的房子呀,62英寸的液晶电视正演着,她高兴地说:“这几年在党的政策的引领下,我们全村子人大念养羊经,大发养羊财,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说着她领上我们到村子里转了转,一排排整洁标准的羊舍次第排列,蓝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肥壮的羔羊悠闲踱步,咩咩的羊叫声此起彼伏,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谁会想到这里土地贫瘠,90%以上的土地属盐碱地,耕作条件非常恶劣。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南小寨人就走上了养羊、贩羊、杀羊卖肉靠羊吃饭的道路,“养羊村”的名气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闻名省内外。
像赵秀莲一样,如今,南小寨人靠掌握的养殖技术,盖起了养殖小区,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培养了经纪人队伍,建立了营销网络。到“十二五”末,南小寨村年出栏育肥羔羊将达到200万只,实现产值14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12万元。
打造“全国最大的羔羊肉产品生产基地”
今年5月,怀仁县金龙养殖园区专业合作社所产出的“法式8肋骨”出口到了香港,一斤卖到了128元。据园区负责人温建强介绍说,一个羊能分割出两斤法式8肋骨,还有分割出的羊腹肉、羊腰脊、羊外肌等10多个部位,分割后的一只羊比白条羊多卖出了300多元。如今,怀仁县已走出了简单的贩羊卖羊模式,而是逐步向羊肉生熟加工发展。
在2010年,该县就以“政府扶持搞服务、大户牵头建小区、做强百里产业带、千家万户发羊财”为发展思路,以南小寨为中心建设肉羊育肥、屠宰产业带,以建设肉羊繁殖产业带、肉羊饲养产业带、规模健康养殖标准化园区为重点,全力打造一条植草、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预计到2015年,怀仁肉羊饲养规模将达到500万只,羊肉产品达到10万吨,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突破1万元。
千村万户“喜羊羊”
在怀仁家园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清理羊圈的王大叔给记者伸出指头算一笔账,每年出栏肉羊5批,40-50天出栏一批,一批1000多只,一只羊每天吃2元多,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饲养方法合作社统一管理,草料场是合作社刚刚建起的,俺们特别省心、省力。”像王大叔一样入驻在家园养殖园区的养羊户达到23户。
农民们在以“政府搭台,企业带动,合作社护航,农民唱主角”模式推动肉羊养殖发展中的确致富了。该县为了调动千家万户发展肉羊养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在政策上形成促动,特别是投入资金逐年加大,今年投入资金已超出1个亿,养殖户每新增一只基础母羊,财政补贴100元。此外,县级各个银行,养羊信贷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今年达到2个亿,新修养殖通道20公里,全县的投入水平、养羊数量打破了历史纪录。
如今,有合作社的支撑、养殖技术的保障、资金的扶持,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养羊致富道路。本报记者 张云 通讯员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