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长治设施蔬菜模式化发展成效显著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11/20 11:32:29

    本报长治11月19日讯(记者 梁俊亮)近年来,长治市在发展设施蔬菜过程中,注重模式化推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培育总结出了四种示范带动模式。通过一种模式一个现场会的持续推进,取得了确定一个目标、打开一条思路、找准一个突破点、拓宽一条农民增收渠道的显著效果。
    一是专业合作社带动型。把地方特色明显、有传统种植蔬菜习惯的乡村,由专业合作社领办,带动全乡镇或村农户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如长治县红都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全村统一筹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协调管理,建设日光温室1500余亩,建成西红柿、黄瓜、番茄等无公害产品蔬菜种植、加工、配送为一体的设施蔬菜基地。二是企业运作型。抓住资源型企业和社会民间资本大量闲置机会,出台设施蔬菜建设贷款贴息、设备购置补贴、项目资金配套、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补贴多种方式,鼓励引导资源型企业转型投资设施蔬菜建设项目。如潞安集团投资1.15亿元在屯留县李高乡南送渡村建设101个棚、面积达到695亩的本源生态农业园区,进行蔬菜直供。三是政府引领型。政府统一组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投资配套基础设施,统一格式建设棚体,享受资金、技术、市场等服务。襄垣县夏店镇政府统一组织土地流转,投资投智,对新建日光温室每架补助20000元,对每个百亩园区每个棚补贴30000块砖,出资为化岭村园区聘请技术员,筹建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场,带动全镇发展设施蔬菜达到3000亩以上。四是能人领办型。利用本土能人有资金、信息、人脉、管理能力的优势,热爱家乡特点,鼓励引导能人投资设施蔬菜建设项目。沁源县能人席国强,是一位有投资公司、基建施工公司、畜牧基地的多产业人才,投资3000万元,在交口乡张壁村建成大棚253亩。今年,他又带领村民继续扩大规模,力争建成千亩园区。